形体分解训练¶
- date
2020-7-22
- status
Work In Progress
目录
形体及其分解¶
同样,下面的内容在 造型的诞生 中已经讲过了。 推荐阅读《向大师学绘画·素描基础》、伯里曼的随便什么书。
- 什么是形体?
不同形状、方向的面的组合(类似建模)。
参见
更详细的解释,参见 单元形体
分解形体的依据¶
写实绘画,以内在构造为主,外在形态为辅:
内在构造:内部结构的组合关系(对于生物来说是解剖关系)
外在形态: 结构体块的组合和运动
对于不同的物象,其内在构造的知识是需要分别学习的,物象千万万难以学尽, 因此 通过观察揣摩形体组合的合理性 是需要掌握的技能。
通过观察同类物象来归纳共性
观察该共性在所要描绘的物象上是否明显——根据情况强化或弱化
形体的组合 和形体的分解相反,从组合的视角出发能够更有目的地分解形体。
分解形体的原则¶
由大到小,先画大形体,再画小形体
由暗到亮,先画暗面再画亮面(由作画媒介决定)
由共性到特性,先根据对象的共性把体积感画出来,再调整形体突出对象的特性
形体要挨着画,体积感是在形体和形体之间的连接产生的
结构体块¶
关键的形体不一定在起伏和深浅上明显,但在物象的内在构造中起着关键的衔接作用 。
晓飞老师把这些关键的形体叫做 结构体块 ,结构体块往往是微小的不明显的起伏 (大的明显的就不需要单独拎出来讲了,很直观),在画面上画出这些体块能够暗示物象 的内在构造,增加画面的信息量。
对内在构造的了解以及良好的观察力是识别结构体块的两大途径。
观察方式¶
以下的几种观察方式都赖于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感受能力。
注解
画的时候用余光看物象,往往能比较容易地感受到物象的空间
- 看形体之间的联系
- 对应和对称
在画一个形体的时候,要盯着这个形体对应的形体看,例如在画左眼的时候, 要注意物象的左和右眼之间形成了何种空间关系
不完全对称的物象,它们的形体是可能是不对称的,但「势」是对称的 (在空间上都有朝同一个方向的趋势),要把这两个形体形成的「势」画出来
- 附着与穿插
大的形体是由小的形体堆叠或附着形成的,画小形体的时候要注意遵从它在 大形体中的「势」
- 看 两种匹配关系
之前已经提过,要确保每一个画出来的暗部都经过这两种匹配关系的分析 在形体阶段中,可以看到匹配关系的另一种解释:
多个形体在光源的作用下,其暗部融合在一起,该暗部的形状由这些形体共同决定
一个复合形体在光源的作用下会有多个暗部,这些暗部共同地组成了这个复合形体的背光面
梳理形体¶
「梳理形体」是一个关键的 作画步骤 ,是以上知识的应用,需要做以下事情:
首先确定要梳理的形体
在形体中找面:这个形体由哪些面组成,面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
确定每一个面都属于哪个形体的什么部分
注解
搞明白这个面属于形体的哪一部分,画的时候的空间意识就会更强, 会更主动地往体积感更强的方向画,能更容易地 盯着空间画
通过尽量少的面建立 特征
注解
如何建立面 / 如何区分不同的面?
通过色层:为每个面分配颜色(白、浅灰、深灰、黑、中黑、浅黑) 分配的依据主要是方向
注解
注解
给颜色时 不要平涂 ,用线的方向要跟随 形体的走势
平涂是 光影分解训练 中的要求,在全因素素描中, 笔触的方向能够为形体的方向提供暗示, 若方向一致, 能带来比平涂更强烈的空间感。若不一致,则会使画面的空间感混乱。 因此: 笔触的方向应当总和形体的方向一致,否则,不要在画面中出现任何笔触 。
- 如何判断用线的方向?
一般来说,用线的方向就是画者的视角看, 该形体 在空间上跨度最大的方向
待处理
补图例
通过结构:
注解
色层是有限的,当需要区分被归纳在一个色层里的不同面时,就需要通过结构区分
不同走势的面,给色层时可以不同方向的用线区分
一边为轮廓线的面,可以通过轮廓线的变化区分
根据 分解形体的原则 之四,确定下一个要梳理的形体,直至处理完整个画面
注解
在梳理过程中,应当避免修改大的形体,让现有的形体互相匹配即可
塑造¶
在现阶段的训练中,塑造是 作画步骤 的最后一步。
注解
如果使用铅笔作画,那在这一步,需要使用削得极尖的 HB, H, 2H 级别的铅笔。 用(大约 500 目的)砂纸可以方便地打磨铅笔头。
此时的画面,画面的黑白灰秩序已经确立,在已有的秩序下,有三种「形体」需要被塑造:
- 结构
结构被定义为「形体和形体之间的联系」,也可以说是「形体和形体之间凹处的小形体」。 画结构,就是将之前 梳理 好的,孤立的形体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饱满的、结实的物象
- 细节
细节则是「不影响形体和结构的小形体」,比如木头的裂纹、石膏的磕碰,适当的细节 能强化物象的质感,加强真实感
注解
细节的塑造在少不在多,需要取舍。一般来说:
亮部由于暗部
转折处优于平面
最终塑造与否还是要回归到画面上。
- 最小的形体
在 梳理形体 结束之后,我们已经得到了最小的形体(排除结构和细节), 并将其用尽量少的面建立起来了,我们需要让面与面的过渡和实际的物象相符。 面内部的变化也要细致地表现出来
待处理
瞎说的,还得继续修正
塑造的时候更需要讲究用线,一般有两种线:
- 结构线
顺着形体的走势
- 包裹线
横着的形体用竖线,竖着的形体用横线,转折处用交叉线
待处理
何时用结构线,何时用交叉线?
被解开的疑惑¶
如何起稿¶
「如何起稿」是从我刚开始学习素描就一直苦恼的问题,在晓飞老师的训练中并不教你如何起稿。 因为这不是需要被解决的问题,「不会起稿」仅仅是「不会画」的一个体现, 而「不会画」则可以归因到「没有造型意识」,在初窥造型艺术的门径后,我总算能够总结出 自己在画光影绘画时的起稿步骤了:
观察方式 和 分解形体的原则 组合起来就是「如何起稿」, 前者提供了观察手段和判断标准,后者提供了明确的作画路径。
带着空间感画出物象大的剪影,画出主要形体的大致轮廓
注解
- 什么叫「带着空间感画」?
有点类似 盯着空间画,在起稿阶段,更具体一点, 需要搞清楚物象在空间上的关系,将其复制到纸面上,想象三维的物象投射在二维的纸上, 你的每一条线都是三维空间的棱在纸面上的投影
在有了轮廓的物象上找大的暗面,用浅色平涂,以光感达到 最佳 为准
注解
大部人都能够区分出不同画面光感空间感的强弱,这是我们长时间注视着 这个光影交错的现实世界所习得的敏锐。而「最」的程度,取决于你对自己画面的要求, 也限制了整张画最终能达到的高度
对于对称的物象(人、动物、建筑),找暗面的时候一定要「对称和对应」地找
两种匹配关系 能够处理更平凡的情况:
大形体上的多个小形体的暗面共同组成了大形体的暗面
带着光感继续找更小的暗面,判标准同上,直至找完 所有的 暗面
故障排除¶
如何处理多光源的情况?¶
先确定一个主光源,判断色层时主光源占主导地位。在 梳理形体 的中间阶段再介入次光源。 一般来说,多个光源叠加的暗部为中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