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为学画(一)#

提示

这是一篇搁了好几年的草稿,后半段迟迟无法下笔,近年的心境已与那时大不相同, 现在写出来总觉得自己在说谎,只好把一部分摘出来,让它得以见天日。 希望有机会把后面的内容补完吧。

如果有哪一天我获得了幸福,我就再也不画画了。

今年 去年 前年 6 月的时候,我结束了在 燕郊的课程,回家准备 面试;9 月,入职杭州字节,还是写代码。这一年间有不少朋友听说了我的事情,问为什么突然辞了职去学画画;面试的时候也会被问,你为什么选择这么做,现在怎么又回来了云云,我也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准备好的说辞。

我有个坏毛病,在人前时总想着说些漂亮话,羞于暴露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一面:

:

你辞职是为了追求梦想吗?

:

我就玩一玩,玩够了就接着回来打工,说不定到时候还要你帮忙内推呢😂️

回答差不多总是这样子,并不是说谎,我不期望这一年里能画出什么名堂,计划上过了一年就回来继续上班,结果上也确实如此。只是回想起这些话,总觉得难过,有些对不起自己。

我不是这样想的。

模糊的萌芽#

我从小喜欢画画,但画画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想过。

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搬家转学,新学校的体育老师是个白了一半头发的大肚子爷爷,村里的小学没有什么体育设施可言,每次上课的时候只要让大家在沙地上集合点名,从储物间里拉出两箩筐七零八落的器材,大家一拥而上,先到先得。箩筐里有凑不成对儿的铁质羽毛球拍、花花绿绿的跳绳、总是不太有精神的篮球。爱打球的小朋友要是没抢到打满了气的好球,可以跟老师要球针,憋红了脸吹一吹还能顶一节课。

学校那会儿已经盖起了三层的教学楼,但体育老师的办公室还在平房的一个小单间里,没课的时候他在屋里画国画,那个时候他就是我的对画画认知的全部来源。我已经忘记我是怎么缠着他跟他要画儿的,能记得的是他给过我两张画,其中一张题字「小草」,前景是浓墨画的一奇石、两丛草,远景是淡淡的三座山。我将其视作珍宝,在还没长大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的所谓「画画」就是一遍又一遍地,临摹老师送我的这张小画。

那时候还太小,临摹里没有加入任何的思考,画了百十张自然也收获缺缺,尽管如此也能收获周围的小朋友的夸赞。现在想来,我和他们的区别仅仅是我能坐得住,能在不用上课的日子里,趴在顶层的楼梯间里一声不吭地画一个下午罢了。

长大了一点开始能看懂非低龄向的动画片,星空、华娱那时候会播各种引进的动画片,《火影忍者》、《魔法少女小樱》、《犬夜叉》、《闪灵二人组》…… 我的兴趣就从涂墨水变成了临摹纸片人。现在回想起来感慨得很,我的哥哥姐姐那时候也和我一起看,为什么只有我长大之后成了老二次元呢?

喜欢这些动画片很大原因是因为里边炫酷的打打杀杀,自己也会画很多小人打打杀杀的场面,大部分在课本上,哪一科的老师越无聊,书上的战斗就越精彩些。「正经」画画的时候会临摹各种印刷品上的纸片人,可能是作业本的封面,也可能是特地买的动画片贴纸。我不是一个非常耐心的人,用自动铅匆匆把线稿画好之后,就想着快点勾线,上色,享受「完成」的成就感。这样画出来的形象,其实是非常不准的,但和更小的时候一样,同学们都不画画,就显得我画得很好一样 —— 直到我的姐姐画了她的第一张画。

姐姐是一个极聪明又有耐心的人,就我所知平时也不画画,有一天她突然窝在房间里很久,出来时给我看一张犬夜叉的线稿:非常干净的线,而我的纸上全是橡皮揉擦的痕迹。更重要的是,这太像了,和原画的观感一模一样,我甚至怀疑这是拓印的,但这显然不可能,姐姐不会说谎,两张画的大小也不一样。

这件事情在当时让我有些妒忌,但长远看来没有什么其他影响。姐姐之后就不再画了,她的时间更多的花在课业上,而我也没有被触动然后奋发图强云云。现在想起,只是感叹 自己「没有天赋」这件事情,从很早以前就有迹可循了

勤奋的兴趣生#

中考我差了三分没能上区一中,去到了顺位下来的另一个高中。这个学校文化课成绩不好不坏,美术倒是无可争议的全区第一(社团活动也很丰富,我在这里有了编程的启蒙)。那时我尚不懂「美术高考」为何物,只知道大家都是在教室里上课,一年升一级,参加一样的考试,划线决定下一个学校。对于这种认知外的选择,我根本不会去有什么妄想。

学校在高一学生里招募打算参加艺考的学生组成专业班,同时也开设了画着玩儿的兴趣班。专业班的同学连续三年都由同一个美术老师指导,前两年下午放学后都要到艺术楼的画室里画画,最后一年则是外出集训,学生外出集训的当年老师便兼任兴趣班。因此兴趣班只持续一年,只接待高一的学生,强度上自然也不如专业班,退出机制也简单:不想上,就不上了呗。

对这些事情有了解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当时听到兴趣班的消息的我充满了一种对未知的好奇,这听起来是在我认知内的:不需要慎重的考虑,一学期一百块钱的材料费就能上。于是我兴冲冲报了名,还反复考虑:「在要不要去的时候把以前的画给老师看」,「老师会不会夸我啊」云云。

上课之前要准备铅笔和纸。我一直以为,只要是白纸就能画画,之前画「国画」虽然知道老师用的是宣纸,也从来没想过去买,一直用的是家里撕下的日历纸,白且大,当然「枯干渴润湿」的变化就不用想了,这样的纸仅仅是能沾上墨而已。当时住校也没有日历纸,我带上了平时做作业用的本子。

../_images/14340257593_652377082.jpg

网上找到的同款图片#

封面看起来比小时候用的厚多了

到了画室才发现大家带的纸和我不一样,足足有一张小课桌那么大,装在一个同样大的袋子里。画室里的桌子看起来好少,中间的空地上摆了非常多的木架,架上放着一块块的「砧板」。在一大堆人里我开始局促不安,想给老师看画的念头完全抛到了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疑问:

为什大家的纸都和我不一样……
桌子那么少,我现在是不是没位置了……
我带着做作业的本子会不会很好笑……

老师让大家把纸贴在「砧板」上,竖着放上架子 —— 铅笔削尖 —— 手伸直 —— 练习「拉线」。我硬着头皮把从本子上小小的纸撕下,贴在了大大的板子上,拿起红黑相间的中华铅笔,僵硬地伸直手,左一下,右一下,拉起线来。

不一会儿我就知道了,这是素描纸,这是画架,这是 四开 大的画板,我要画的是 素描。我当然听过「素描」,难堪里不由得又冒出几分激动,于是更认真地在小小的一方纸上来回拉线,满心想让老师快点注意到我,以后教我更多的东西。

拉几条线当然不能让老师注意到我,但不久后这个愿望还是实现了:每上一堂课,周围的人就少一大半,也许是觉得整天画线很无聊吧,到了画几何体结构的时候,人员基本上稳定在了十来人。某天老师在衬布上摆了一个石膏罐和几个水果,说你们几个可以不用画几何体了,来画静物,带光影的。

于是我们围着石膏罐坐下,换纸,削笔,一开始大家的画板都是横着放的,在下一张画的时候也未曾想要改变。可我却觉得面对这组静物,取景框是横的显得奇怪 —— 于是我把画板竖了起来。老师看见一堆画板里只有我的构图是竖着的,便过来夸奖了我一番,也许是从那个时候记住了我的名字?这就无从得知了。

../_images/1634486382099.jpg

第一张全因素素描#

初学者的第一张画,除了构图之外再没有可圈可点之处了。当然那时候不这么想,我是一个极渴望被夸奖但又不敢表露的人,老师的夸奖给了我非常大的动力。我开始严格规划自己的每一天:

  • 中午不休息,回寝室借着中午的太阳晒热的水洗澡(那时候宿舍没接热水,打水洗澡浪费时间)

  • 那时候已经参加了计算机社团,洗完澡有时会去图书馆看 📖 电脑爱好者,或者用自己的小小手机看提前下载好的技术资料

  • 下午一放学就飞奔到艺术楼,开始上课

  • 六点五十,匆匆下楼到小卖部买两块钱一杯的奶茶和一块钱一个的奶油面包,赶在七点夜自修铃响之前回教室吃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大半个高一,时至今日,想起奶油面包的味道我还是觉得想吐,奶茶倒没有喝腻

努力当然就会有起色,与此同时隔壁专业班的学生还处于享受高中生活的懒散阶段,大家慢慢知道隔壁兴趣班有个画得比专业班还好的小个子,上课的时候会有人从隔壁探过头来看,我的虚荣心那时候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可惜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努力与选择#

艺术楼里有三间画室,在我高一那年,从外到里分别是,兴趣班,高一专业班,高二专业班。每天准备离开的时候,其他画室基本上都没人了,我会开灯溜进去看看他们在画什么。

排除有童子功的同学,美术生的画力基本是按年级来分的。

高一开始基本只用四开的板子,画瓶瓶罐罐石膏体,上学期末或者下学期开始摸一摸水粉。

高二画石膏像、人像、更复杂的静物组合,画得好的同学可以开一张半开的 📖 大卫像,收获一整个画室艳羡的目光。

到了高三,画室慢慢变宽敞起来,学长学姐们已经把在基础课都走过一遍,放眼望去静物架上个个是老相识了。他们开始挑选集训的画室,想考清华央美的就去北京,想考国美的去杭州,想留在省内的,那就去广州。

集训回来后的学长学姐明显不一样了:速写再不需要起稿,一出手型就是准的,画出的线条没有磕磕绊绊的感觉。完成的一张画里很难找出哪里有不和谐的地方,似乎他们对如何在纸面上模拟这个世界,有了十足的把握。

这样的分层给我一种错觉:只要我升上高年级,我也能画得和他们一样好吧。我没有想到的是, 因为选择不同,我和专业生们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高一的第一个寒假,和我过去的任何一个长假一样:我在家里呆着,看电视,写作业。和之前不同的是,我是一个画画的人了,我得画画呀。我买了一本那时候很流行的于小冬速写集,只要把这本书临完,我也可以不用起稿了吧?我还想画素描,从画室借了一本静物书,没有画架,就把四开纸铺在地上趴着画。

../_images/IMG_0274.jpg

寒假在家临摹的唯一一张素描#

签名是回学校之后让伟敏帮我签的,我那时候还没开始「练字」

看起来是很积极的规划,假期很快过去了,我并没有画多少张。

回想起来我一直是这样的,总会在某个时间段的开始给自己画一张美好的蓝图,填满时间表给我一种掌控一切的愉悦感,而这份愉悦总会在接下来的实施里统统还回去。

寒假结束,回到画室,我一边懊悔着虚度的寒假,一边祈祷着同学们假期只顾着疯玩,最好一张都没有画。实际情况是,专业班的学生们按照惯例参加了校外的画室。这个寒假的几乎每一天,他们都在画画 ——

  • 我兴奋地规划自己的时间表,他们在画画;

  • 我不慌不忙地写寒假作业,他们在画画;

  • 我看电视,写代码,他们在画画;

  • 当我终于觉得自己应该画画的时候,老师也许在给他们改画了;

一个寒假过后,我已经画得不如他们了 —— 选择走专业的他们,在正确的引导下付出了压倒性的时间成本。在这些面前,我的那么点努力算什么呢?

在之后的好多年里,我陷入了对自己是否热爱画画的反复质疑。

../_images/%E7%81%AB%E7%8B%90%E6%88%AA%E5%9B%BE_2022-03-13T12-22-12.184Z.png

挂在艺术楼里的优秀作业 [1]#

我以为这是我「永远」都达不到的高度。

编外人员的挣扎#

高二,文理分科。对于专业生而言,如果后悔学美术了,这是不算太晚的退出时机;而对于想要转专业的兴趣生,这也是能赶上进度的最后机会,如果不转的话,兴趣生的课程也就结束了。

这时候专业生们要面临的道路,对我来说已经不再是认知外的事情了,甚至,它们成为了我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 —— 我动了一点想转专业的心思。

拦在我面前的问题有两个:

  • 学画画很花钱,在 2012 年的时候,普通的外出集训的也要每月近万(其实我没有真正了解过,但印象是这样),即使集训完,艺术类专业的花销比普通专业依然大得多

  • 在家里人看来,画画是文化课不好的孩子的选择,我的成绩还不赖,没有冒险换赛道的必要

我委婉地,旁敲侧击地跟父母表达了我的想法,自然没有得到支持。我也不争不吵,生了几天闷气后,一头扎进在时间的河里顺流而下。等再浮出水面的时候,我已经是高二的理科生了。

高一带我兴趣班的 👤蔓纯老师,送走了带了三年的专业生,现在开始带高一的专业班,一直持续到他们高三出去集训。 其实我在之前就和蔓纯老师表达过我的忧虑,她说没关系,到时候你可以来高一的画室画。

尽管得到了这样的许诺,开学后我也没有马上回到画室。每天下课后就和同学一样排队洗澡,去食堂吃热腾腾的饭菜,多出来的时间就四处游荡。可能是觉得回去搞特殊很害羞,也可能是心生了退意,毕竟我 ——「并不是真的热爱画画」。

但学期近半的时候我还是回去了,那一天好像安排了大扫除,下午放学比平时早些。蔓纯老师看到我的时候挺惊讶,以为我不会再来了,怪我为什么没有一开学就过来,本来要交的材料费也帮我免掉了:是的,瞒着父母回画室的我,连一百块钱的都拿不出。就这样,我回归了画室生活。

回看那段生活是沉闷的,我的痛苦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悄悄滋长。在一堆高一的小同学面前我好像虚长了一级,明明是学长卻还怯生生的 —— 于是我用沉默来避免露怯。老师推荐我画水彩,说既然不考学,就没有必要画枯燥的素描(尽管我从来不这么觉得)。

学新媒介是好事,可是水性材料并没有那么好入门,在竖着的画架上,流动的水更加难以控制,这样的困难让我变得很沮丧。老师很忙,顾不上我,绝大部分的时间我只能自己画;来画室不再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备注

很后来才知道画水彩应该用水平式的画架,比如:🔍 荷尔拜因 WL-63

后来慢慢和画室里的一些可爱学弟熟悉了,我才不那么沉默,但没办法开心起来:我自然而然地升上了高二了,可我没有自然而然地变得厉害起来。我眼睁睁地看着隔壁同级的专业生开始画石膏,画人像,粗糙的线条慢慢收敛得干净,干瘪的造型也慢慢变得饱满。我们已经不在一条道路上了,差距越来越大本就正常。可是我却没理由地怪罪自己,把自己的止步不前和他们的飞速进步通通归咎于自己的不努力,自己不够热爱画画。

在这样的自戕里,我变得自卑,敏感,外化出来的是情绪的剧烈波动和无休止的嗜睡。那个时候的小孩总会有些别的烦恼,我也一样不缺, 这些东西后来纠集在一起,滋生了一只黑狗紧跟我至今。

无论狗来不来,时间都不会停下脚步,高二下学期,高考的紧张感已经慢慢浮现了,我开始觉得自己不应该把多余的精力分摊在画画和编程上了,于是我退出了社团,告别了画室。

待续……

追记:害羞还是怯弱?#

在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才我意识到,那时候最遗憾的事情既不是没有钱,也不是父母的偏见,而是我从来都没有考虑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从小到大我总是被教育要懂事,给人添麻烦是不懂事,想要喜欢的东西是不懂事。等我意识到自己被塑造成了一个羞于表达需求的小孩儿时,我的脸上早就没有一点小孩子的痕迹了。

要是我那时候那时候和父母争吵一番呢?我想要画画,我想要和他们一样变得厉害,我想要确认自己不是不喜欢画画。结局我想不会改变,可是我心里那颗不甘心的种子,就不会种下了吧。

写下上面这段话的时候还是 21 年的年底,两年过去,我又不太赞同那时候的自己了。我一直是个极端厌恶风险的人,所谓「没有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也只是没有下定决心想要画画,如果我表达出来了,那我又该如何和别人展示自己那不存在的决心呢?

2023 年 12 月 10 日,我觉得自己是个胆小鬼。

脚注#

评论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请在此评论。 如果你留下了电子邮箱,我可能会通过 回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