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后再看西藏组画#
- 日期:
- 位置:
从油画院公众号上看到 🧑🎨陈丹青
的西藏组画要再展 [1]。刚好我从燕郊回广东要在北京中转几天,有机会看看陈老师最负盛名的这组作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备注
这也是我在 📅造型实验室
学习一年之后的首次看展,我很期待这个不一样的我是否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最佳习作#
展览展出 7 张油画和 200 余张速写,很可惜除了进门第一张《意大利女孩》是原作之外,其他的全是高清喷绘,速写倒多是原作。
从《意大利女孩》能看出陈丹青不错的造型功底,画的感觉也非常好,颇有大师风范:
陈老师在下面用歪歪扭扭的笔迹追记:
这张画居然没有丢失。这次画展,这张最好!
我心里暗生喜悦:原来陈老师也最喜欢这一张,我眼光不错。后来写此文的时候一查,其实这张是陈老师在 15 岁的时候临摹 阿列克谢
的习作,对比一下:
自然是不如原作,倒也明白陈丹青为何这么说了。
草图和创作思路#
这次展览,除了画本身,还节选了陈老师的绘画日记和在美术期刊上的一些文章。配合大量的小稿,陈当年创作的思路可见一二:
在大量的小稿中,有不少带上了文字,用来补充未能用画面良好记录的信息:
四十年后追记#
刚才提及展览节选了陈老师的旧文,有意思的是油画院请陈在四十年后对自己当年的文字评价一番,用歪歪扭扭的手写体注在一旁,有感慨,有自嘲。在我的感受是漂亮话居多,自嘲中有一些坦言了自己的退步:
这几日刚好有看到了今年陈老师的新作 [2] ,看了一眼后我想所言非虚:
西藏组画好#
我想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不能脱离其历史背景,1980 年西藏组画问世,彼时文化大革命刚结束 4 年:
… 毕业作品《西藏组画》比他以前的作品在全国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冲击文革教条化创作模式的代表作品。[3]
那时候的绘画作品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从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绘画艺术 和 📖 Template:文革时期艺术 可窥一二。
在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余波后,西藏组画选择了一个新颖的、安全的主题,同时(即便抛开了时代背景)它又是真诚的,质朴的,有力的。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比正稿更好的#
相比最终的油画,我更喜欢陈老师为了这些油画而画的大量小稿:
脚注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请在此评论。 如果你留下了电子邮箱,我可能会通过 回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