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更新日志#

其实每个年初都有写年度总结的冲动,但每年都因为拖延而不了了之。快元旦的时候 豆豆 就在群里催大家写总结,现在豆豆和小杰 已各自完成 [1] [2], 我也该动动笔了。

工作#

作为一年内耗时最多的人类行为,理当排第一。

23 年是我工作的第 5 年,也是在字节工作的第 2 年。我的运气不错,一直以来的工作内 容还算有趣,压力也并不太大,所以一直觉得还蛮有意思的。但今年心态也开始有了一 些转变:

../_images/work.jpg

工作焦虑#

受挫、从探索到计件#

22 年中,整个团队的目标转向性能优化,自己发起的项目被要求减少投入,且开源无望。 项目在内部还算受欢迎,也有不少用户,要继续开发就要在正常工作的基础上额外抽自己的 时间,我不愿意,于是项目只好停滞,只保持最低程度的维护。

后面我转而尝试一些静态分析的工作。折腾了大半年东西是做出来了,但效果一般,落地困 难。有些灰心,转移目标去给其他成熟项目打下手去了,想着以后就做计件制的工作吧,就 不会有这样的挫败感了。

  • 探索性的项目会有失败的风险,但有意思且可以自己预估 人天,排期相对自由

  • 做常规的需求则不需要太动脑子,但无聊且排期紧凑: 做一个活儿的平均时间是很明确的,干完这个就会有下一个,不会空出时间让你歇着

是啊,工作就是这样,这已经是很好的职场环境了,老板不会跟你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也 没有 PM 给你加需求说明天就要。

摆烂、屎的制作与食用、报应、字节强度#

9 月老板让我做个项目,平心而论并不是什么复杂项目,但我搞砸了:

  • 我抱着计件制心态做这件事情:

    • 没有 push 自己在关键的时间点完成该做的事情

    • 很多技术决策都很随意,项目没成型就挖了坑

    • 美名曰赶工,没有写测试

    • 为了满足中期的进度审查,写了很多临时的,不可复用、屎一样的代码

  • 第一次大量接触公司内部的基建,以前以为还堪一用,实际上:是屎, 每个需要用的平台几乎都有可用性问题而不得不 oncall

../_images/boe.png

结果就是项目到了 12 月也没能做好,被老板一直 push,还麻烦了同事来救火。 最终在 24 年的 1 月加了两周班才堪堪摆平,算是体验了一把字节的平均强度。

无法成为专家#

如上所述,今年做的都是一些提不起劲的工作,我也开始发现自己好像没什么竞争力。 周围的朋友和组里的同事已经成为了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在成为专家的路上, 而我好像一直在做不太难的事情,也一直没有一个聚焦的领域:

  • 泛型库只是一堆小工具的合集,有点意思的是易用性和功能上的各种 trade-off,但我也总结不出什么来

  • 想向资深同事多学习,混个 Go Committer,发现没有余力

  • 静态分析一直做得很浮躁。即使有搞过静态分析的同事 👤 zhangruoxu 帮助, 论文还是只看了半篇,课程 也没有学完,最后项目也凉了

  • 在开源社区做的工作倒是持续了很长时间,可惜只是并没有什么难度,不配称为聚焦。 小众社区的事情很多事情没人做只是因为它小众,做了能累积写了写代码的熟练度, 但要靠这些形成技术壁垒,就是天方夜谭了

迷茫的生活可以辞职吗?#

现在的工作其实很好了,没有什么无法忍受的事情,无法忍受的是在迷茫中度日。 辞职不一定能解决我的迷茫,我可能还会迎来降薪、更差的工作环境甚至找不到工作。

现在的想法是:当一日和尚撞一日钟,当然还是要尽量保持专业。

开源#

今年依然花了很多时间在玩自己的开源过家家,即使是过家家也是有些新鲜事的:

第一笔开源捐赠#

Srain 在今年五月的时候收到了 50 美元的捐赠,让我开心了好几天。只可惜我已经不再 积极地维护它,在失去热情之前没能让 Srain 成为流行的 IRC 客户端,也确实是自己能力 有限。

../_images/srain.png

https://opencollective.com/srain#

提示

捐赠者 👤 kennylevinsen 看起来是 Sway 的活跃开发者, 看起来这种捐赠只在开发者之间流通啊 :D

The Sphinx Notes Project#

我的笔记系统由 Sphinx 搭建,👥 sphinx-notes 是我用来补充原生 Sphinx 能力的 一系列项目。Sphinx 在编程文档编写领域(尤其是 Python)相当流行,但鲜有人用来记笔 记,所以这些项目的 star 数也寥寥。

简单粗暴的东西好流行#

在不同的项目上我花的力气不同,一些项目我觉得很酷,花了大力气,没有人用; 而一些项目很简单,我只是为了方便随手一写,就会有不知哪里来的用户:

凯尔特歌集、简谱和说中文的剑桥科学家 [3]#

23 年最花力气的项目应该是 ⛺ sphinx-notes/lilypond,用来把自由打谱软件 LilyPond 的生成的乐谱插入到 Sphinx 文档里。

👤 kjcole 是我唯一认识的用户,他用 Sphinx + LilyPond 重新整理了 《Celtic Song Book》 [4]。他向我汇报了不少 bug,有些比较难解,但在一轮轮 迭代中还是都修掉了。2.0 有几个破坏性的改动,不知道他会不会更新。

为了练琴的仪式感,我尝试在插件里支持简谱。 多年前看过 Tuna 的康哥 @scateu 用 LilyPond 打二胡的简谱,顺着博客找到了 Silas S. Brown 写的 jianpu-ly.py

Silas 定义了一套简谱语法,并提供了一个脚本 jianpu-ly.py 将其翻译为 LilyPond 源码。这个脚本只支持从命令行调用,并且有些复杂,不太好修改。于是我去提了 Feature Request,希望他能帮我把脚本变得可以被我的扩展复用。 Silas 懂一些中文,于是我特地在 issue 里说了点中文期望能刷好感度 ;-P 而他也快速的满足了我的请求。

jianpu-ly.py 的集成工作并没有什么值得聊的,总之我们现在也能在 Sphinx 里面 写简谱了:

\version "2.20.0"
#(set-global-staff-size 20)

% un-comment the next line to remove Lilypond tagline:
% \header { tagline="" }

\pointAndClickOff

\paper {
  print-all-headers = ##t %% allow per-score headers

  % un-comment the next line for A5:
  % #(set-default-paper-size "a5" )

  % un-comment the next line for no page numbers:
  % print-page-number = ##f

  % un-comment the next 3 lines for a binding edge:
  % two-sided = ##t
  % inner-margin = 20\mm
  % outer-margin = 10\mm

  % un-comment the next line for a more space-saving header layout:
  % scoreTitleMarkup = \markup { \center-column { \fill-line { \magnify #1.5 { \bold { \fromproperty #'header:dedication } } \magnify #1.5 { \bold { \fromproperty #'header:title } } \fromproperty #'header:composer } \fill-line { \fromproperty #'header:instrument \fromproperty #'header:subtitle \smaller{\fromproperty #'header:subsubtitle } } } }
}

%{ The jianpu-ly input was:
1=E
6/8
4=110

q1' q1' q6 1' q6
5 q3 1 q4
3 q3 2 q2
1. ~ 1.
q5, q7, q#2 q5 q7 q4'
5'. ~ 5'.
%}


\score {
<< \override Score.BarNumber #'break-visibility = #center-visible
\override Score.BarNumber #'Y-offset = -1
\set Score.barNumberVisibility = #(every-nth-bar-number-visible 5)

%% === BEGIN JIANPU STAFF ===
    \new RhythmicStaff \with {
    \consists "Accidental_engraver" 
    %% Get rid of the stave but not the barlines:
    \override StaffSymbol #'line-count = #0 %% tested in 2.15.40, 2.16.2, 2.18.0, 2.18.2, 2.20.0 and 2.22.2
    \override BarLine #'bar-extent = #'(-2 . 2) %% LilyPond 2.18: please make barlines as high as the time signature even though we're on a RhythmicStaff (2.16 and 2.15 don't need this although its presence doesn't hurt; Issue 3685 seems to indicate they'll fix it post-2.18)
    }
    { \new Voice="W" {
    \override Beam #'transparent = ##f
    \override Stem #'direction = #DOWN
    \override Tie #'staff-position = #2.5
    \tupletUp
    \override Stem #'length-fraction = #0
    \override Beam #'beam-thickness = #0.1
    \override Beam #'length-fraction = #0.5
    \override Voice.Rest #'style = #'neomensural % this size tends to line up better (we'll override the appearance anyway)
    \override Accidental #'font-size = #-4
    \override TupletBracket #'bracket-visibility = ##t
\set Voice.chordChanges = ##t %% 2.19 bug workaround

    \override Staff.TimeSignature #'style = #'numbered
    \override Staff.Stem #'transparent = ##t
     \mark \markup{1=E} \time 6/8 \tempo 4=110 #(define (note-one grob grob-origin context)
  (if (and (eq? (ly:context-property context 'chordChanges) #t)
      (or (grob::has-interface grob 'note-head-interface)
        (grob::has-interface grob 'rest-interface)))
    (begin
      (ly:grob-set-property! grob 'stencil
        (grob-interpret-markup grob
          (make-lower-markup 0.5 (make-bold-markup "1")))))))
\set stemLeftBeamCount = #0
\set stemRightBeamCount = #1
  \applyOutput #'Voice #note-one c''8[^.
\set stemLeftBeamCount = #1
\set stemRightBeamCount = #1
  \applyOutput #'Voice #note-one c''8^.
#(define (note-six grob grob-origin context)
  (if (and (eq? (ly:context-property context 'chordChanges) #t)
      (or (grob::has-interface grob 'note-head-interface)
        (grob::has-interface grob 'rest-interface)))
    (begin
      (ly:grob-set-property! grob 'stencil
        (grob-interpret-markup grob
          (make-lower-markup 0.5 (make-bold-markup "6")))))))
\set stemLeftBeamCount = #1
\set stemRightBeamCount = #1
  \applyOutput #'Voice #note-six a'8]
  \applyOutput #'Voice #note-one c''4^. \set stemLeftBeamCount = #0
\set stemRightBeamCount = #1
  \applyOutput #'Voice #note-six a'8[]
#(define (note-five grob grob-origin context)
  (if (and (eq? (ly:context-property context 'chordChanges) #t)
      (or (grob::has-interface grob 'note-head-interface)
        (grob::has-interface grob 'rest-interface)))
    (begin
      (ly:grob-set-property! grob 'stencil
        (grob-interpret-markup grob
          (make-lower-markup 0.5 (make-bold-markup "5")))))))
| %{ bar 2: %}
  \applyOutput #'Voice #note-five g'4
#(define (note-three grob grob-origin context)
  (if (and (eq? (ly:context-property context 'chordChanges) #t)
      (or (grob::has-interface grob 'note-head-interface)
        (grob::has-interface grob 'rest-interface)))
    (begin
      (ly:grob-set-property! grob 'stencil
        (grob-interpret-markup grob
          (make-lower-markup 0.5 (make-bold-markup "3")))))))
\set stemLeftBeamCount = #0
\set stemRightBeamCount = #1
  \applyOutput #'Voice #note-three e'8[]
  \applyOutput #'Voice #note-one c'4 #(define (note-four grob grob-origin context)
  (if (and (eq? (ly:context-property context 'chordChanges) #t)
      (or (grob::has-interface grob 'note-head-interface)
        (grob::has-interface grob 'rest-interface)))
    (begin
      (ly:grob-set-property! grob 'stencil
        (grob-interpret-markup grob
          (make-lower-markup 0.5 (make-bold-markup "4")))))))
\set stemLeftBeamCount = #0
\set stemRightBeamCount = #1
  \applyOutput #'Voice #note-four f'8[]
| %{ bar 3: %}
  \applyOutput #'Voice #note-three e'4
\set stemLeftBeamCount = #0
\set stemRightBeamCount = #1
  \applyOutput #'Voice #note-three e'8[]
#(define (note-two grob grob-origin context)
  (if (and (eq? (ly:context-property context 'chordChanges) #t)
      (or (grob::has-interface grob 'note-head-interface)
        (grob::has-interface grob 'rest-interface)))
    (begin
      (ly:grob-set-property! grob 'stencil
        (grob-interpret-markup grob
          (make-lower-markup 0.5 (make-bold-markup "2")))))))
  \applyOutput #'Voice #note-two d'4
\set stemLeftBeamCount = #0
\set stemRightBeamCount = #1
  \applyOutput #'Voice #note-two d'8[]
| %{ bar 4: %}
  \applyOutput #'Voice #note-one c'4.
~   \applyOutput #'Voice #note-one c'4. | %{ bar 5: %} \set stemLeftBeamCount = #0
\set stemRightBeamCount = #1
  \applyOutput #'Voice #note-five g8[-\tweak #'X-offset #0.6 _.
#(define (note-seven grob grob-origin context)
  (if (and (eq? (ly:context-property context 'chordChanges) #t)
      (or (grob::has-interface grob 'note-head-interface)
        (grob::has-interface grob 'rest-interface)))
    (begin
      (ly:grob-set-property! grob 'stencil
        (grob-interpret-markup grob
          (make-lower-markup 0.5 (make-bold-markup "7")))))))
\set stemLeftBeamCount = #1
\set stemRightBeamCount = #1
  \applyOutput #'Voice #note-seven b8-\tweak #'X-offset #0.6 _.
\set stemLeftBeamCount = #1
\set stemRightBeamCount = #1
  \applyOutput #'Voice #note-two dis'8]
\set stemLeftBeamCount = #0
\set stemRightBeamCount = #1
  \applyOutput #'Voice #note-five g'8[
\set stemLeftBeamCount = #1
\set stemRightBeamCount = #1
  \applyOutput #'Voice #note-seven b'8
\set stemLeftBeamCount = #1
\set stemRightBeamCount = #1
  \applyOutput #'Voice #note-four f''8]^.
| %{ bar 6: %}
  \applyOutput #'Voice #note-five g''4.^.
~   \applyOutput #'Voice #note-five g''4.^. \bar "|." } }
% === END JIANPU STAFF ===

>>
\layout{} }
\score {
\unfoldRepeats
<< 

% === BEGIN MIDI STAFF ===
    \new Staff { \new Voice="X" { \transpose c e { \key c \major  \time 6/8 \tempo 4=110 c''8 c''8 a'8 c''4 a'8 | %{ bar 2: %} g'4 e'8 c'4 f'8 | %{ bar 3: %} e'4 e'8 d'4 d'8 | %{ bar 4: %} c'2. | %{ bar 5: %} g8 b8 dis'8 g'8 b'8 f''8 | %{ bar 6: %} g''2. } } }
% === END MIDI STAFF ===

>>
\midi { \context { \Score tempoWholesPerMinute = #(ly:make-moment 84 4)}} }

画画#

迷茫的生活不能画画吗?#

22 年中开始,我就 {不愿, 不会, 不想} 画画了。整个 23 年,我大概只画了 15、6 张小创作,这可能是「迷茫」在我生活 里最直接的体现。

思想上我有不少的忧虑,但单独拿出来又可以并非不可解答;行动上我好像很忙, 不多的业余时间有大半沉浸在刷视频这种「报复性休息」上,余下的时间又用来写代码练琴 打球,而画画总是被排到最后。我应该放弃一些事情吗,还是它们有共存的可能? 嘴上总是不离画画,但为什么我总是抗拒它呢?

../_images/ai.jpg

AI 恐惧(未完成)#

尽管如此,23 年还是发生了一些与画画有关的,甚至激励了我画画的事情:

怀柔的机器人 [5]#

3 月 👤胡林昊 和我说到他参加了羽呈会,在怀柔租了个工作空间,说有空过去玩 玩。6 月出差去北京参加 GopherCon,便有机会去找他,过程都记录在纸上了。

../_images/hlh.jpg

胡林昊的工作室#

../_images/hlh2.jpg

写在背面的小作文#

重返燕郊#

尽管我已经能画一些东西了,但色彩上一直缺乏理论,全凭本能。《色彩艺术》晓飞老师 非常推崇的书,我屡次尝试读它都没能有收获,只好当面去求教。 8 月我开始做准备,因为长时间没有画画怕面对老师心生愧疚,于是开始画小创作, 今年的大部分小创作都是这个时候完成的。

9 月动身,用尽所有的年假搭上国庆假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 色彩训练 ,在一套相对融洽的理论下锻炼调色能力和感知能力,收获颇丰。只可惜时间不够, 未能完整地完成训练。

../_images/zxsys.jpg

阔别两年的画室#

厕所画室#

回来前老师叮嘱我,因为时间问题训练还没到存档点,回去要自己继续画。 训练用的是油画,难整理,味道大且有一定毒性。我租的房子里没有独立空间,考虑了一段 时间要画还是要命,最后还是找到了解决方案 —— 厕所。

  • 厕所有门,是正儿八经的独立空间,房子里这个厕所刚好空间也大

  • 有排气扇,流通性甚至比只有单面窗的房间好

  • 房东有个还没扔的大地毯,铺上刚好防止弄脏地面

还有个好处是训练需要稳定的光照,在房间里哪怕一直开着灯,早晚的光照还是有明显的变 化,而我这个厕所是暗卫,只要开着灯,从早到晚都是光照都是一样的。

在这些基础上,我又做了一些保障狗命的措施:

  • 常闭厕所门,防止味道跑出来,每次画完都把画框调色盘放到柜子里

  • 用挥发性差、相对低毒的薰衣草油替代挥发性高,毒性大的松节油

  • 把洗漱用品挪到外边,在别的地方刷牙洗脸

这个准备的过程让我很快乐,有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感觉。最终也算没辜负自己的准备, 在厕所里陆陆续续画了三周,完成了两张平面变调训练,勉强摸到了存档点。

生活#

身体#

相比北京的定点医院+起付线制度,杭州的医保到处都能刷,公司的商报报销也很方便,加 之我住的地方离浙一只有一公里,今年跑了很多次医院,应该是好事。

肺结节:
  • 5 月查出了的 4mm 磨玻璃肺结节,可能是新冠后遗症

  • 7 月被银行经理游说买医疗保险,发现有肺结节不能买(非标准体)

  • 半年后复查无碍,改为年度复查

过敏:
  • 7 月眼睛痒、鼻子痒,发现 IgE 1000+,比较严重了。 查了过敏原,屋尘过敏,太常见以至于好像知道了也没用

  • 9 月觉得有时呼吸不上来(其实好早之前也有,但忽略了),诊出过敏性哮喘, 开始用 信必可

  • 复诊几次后看起来控制住了

甲状腺结节:

11 月体检发现 TI-RADS 2/3 各一枚,复查后问题不大,等半年后复诊

头发:
  • 由于担心变秃, 6 月开始,开始用低浓度(2%)的米诺地尔, 半年后发现似乎有稍稍变茂密 —— 比较难观测,因为本来也还没秃,总之继续用

  • 8 月发现了第一根白头发

看起来似乎很多毛病,但所幸除了哮喘之外都是尚且不算问题,可能只是系统被观测得多了 ,随之发现的 bug 也就变多了。

睡眠相较 22 年有明显改善,大致都是 2:00 入睡,7 个小时左右,可能跟我买了小米手环 有关,某种程度上会为了好看的睡眠数据而好好睡觉。

衣食住行#

今年没有买衣服,之前锻炼出来的一点穿搭基础可能已经还回去了。

身处美食荒漠,大部分时候工作日吃食堂,周末点陈八两。 老乡给我推荐的「鹅味研究所」应该是我的年度最佳,在杭州所有潮汕特色餐厅里, 它是最正宗的,没有之一。

5 月在广州爽快吃的几天,几乎每一家都好评,一定要说谁最惊喜的话,可能是达扬炖品。

8 月从回迁房的隔断搬到敞亮的网红 LOFT,房租怒涨 1000,体验也着实不错。 豆豆正好在我搬完家之后来睡了一宿,给了北京人民一点杭州震撼。 冬天还是要忍受楼上楼下近十度的温差,最近起居已经完全在楼上了。

  • 5 月份和 👤YY 去了趟广州,吃了四天,见了根兴和他老婆,一起逛了华农

  • 6 月份去北京参加 GopherCon,借此参加春宇的全羊局,长亭老同事们都见了一遍, 要回了押金,而后去怀柔看胡林昊的工作室

  • 9 月底去燕郊,国庆后 👤 jinzhu 问我要不要顺路去北京出差,于是得以和 网友同事面基;和另一拨长亭同事吃了饭;和老朋友 👤VOID001 吃了饭; 和 GPY 吃了饭;还和群友 ysgg、收工小酌了一番

  • 11 月组里团建,去了阳澄湖,第一次吃大闸蟹

其实应该多出去玩玩,能带上爸妈就更好了。

购物

人到中年,可能没有暴富就会变抠,今年买小物件都是拼多多,大东西先看闲鱼再看 京东淘宝,而且都是挑便宜的。

看了以下没什么特别的开销,颜料、羽毛球、羽毛球鞋(今年穿坏了一双)都是必要的。 闲鱼买了旅行琴、音箱啥的基本也是地板价。

因为觉得东西太多了也在避免购物,实施了一段时间买一出一政策(每买入一件东西, 卖出或者扔掉现有的一件),买了一些闲置的设备(路由器、Pico 啥的),今年还 入账小三千 :D

理财

尽管去年开始就意识到理财是个刚需,但我实在没兴趣+没时间,简单挣扎过后, 目前处于放弃状态。基本上就是 短债+招行的 XX 宝+大额存单+定存,年度收益 2.29%,甚至还不如我妈 Q_Q

年中买了点寿险,明知很坑,但这钱也没有别的好去处,就这样吧。

游戏#

今年打的游戏不多:

旷野之息:

3 月的时候通关,可能是打通的时间跨度太大了, 总的来说没有那么享受

王国之泪:

借日元下跌 + Paypal 国际支付优惠 + 任亏券的组合拳 200+ 入手了。 但打了不到一半就搁置了

席德梅尔的文明 VI:

一切的灾厄的源头,浪费了我无数个病假用来补觉,今年足足花了 有 260 个小时在文明六上

从水下第一个生命的萌芽开始…#

我一直不喜欢玩策略类游戏,不想把为数不多的脑细胞用在游戏上,但文明六确是个特例, 玩文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我的生活。

B 站网友通常认为文明六游戏时长要达到 1000+ 才能算入门,但只打了 200+ 小时的我已经 有了一些感悟:

  1. 根据地图、国家和领袖尽早确定胜利方式(明确目标)

  2. 在每回合里做出有倾向性的、对胜利方式有利的决策(累积优势)

  3. 在关键的回合里把握住机会(厚积薄发)

这样的话雪球就很容易滚起来,到了后期就只需要坐牢了。 当然实际操作上:1 需要刷个好图, 3 需要熟练度和强大的运算能力,新手如我都是 靠打开「每回合自动存档」+ Save&Load 来凑一个好的 timing。 而 2 的话需要了解不同国家不同领袖的的特质(推荐 up 主 你好图图sdx 的真·教科书 式讲解),在此基础上再练习「有倾向性的决策」有种运筹帷幄的满足感。而这样的决策, 其实生活中也常常用得上:

我的目标是什么?我下一步的行动对此有帮助吗?

这么提问很简单,但每次要行动的时候并不会有个弹框出来让我确认,文明让我有更多这样 的自省。

音乐#

之前工作的时候会打开网易云日推,听着顺耳的加入每月歌单,基本是 JPop。近几年不太 喜欢边坐牢边听了,于是能听到的新歌少很多。

前半年基本上听 别野加奈+古川本舖;后半年突然发现了罗大佑的好,《童年》、 《滚滚红尘》这种国民级歌曲之前也听过;因为阿信采访里说《之乎者也》如何好 [6] 我也专门去找来听,但真正打动我的是《未来的主人翁》。

赵雷的《署前街少年》听着也很顺耳,并且惊讶于《我记得》真是火遍了大街小巷(以及 各种煽情小视频)。

吉他#

可能是因为今年太不想画画了,对吉他反而有了更大的兴趣,这也意外推动了 sphinx-notes/lilypond 的开发。

最大的进步是搞懂了 CAGED 系统 到底有什么用并且开始 练习。对我起最大帮助的资料应该是 @BOHAN博涵 的 如何用「CAGED系统」解锁所有【和弦、琶音、音阶】 以及 来玩吉他 的付费资料 。现在的话 CAGED 的大三已经比较熟练,能在各个把位弹 145 之类的,小三和属七反应还 是比较慢,一些指型按的质量也不够高。

其次是发现了 老姚吉他 的良心教程,坚定了唱谱有用的信念,另外网络仓鼠症也得到了 极大的满足。

歌的话完整的只练了《恋曲 1980》,《小妹》, 另外惊讶的发现很多简单的曲子(例如 《漠河舞厅》)已经能直接上手了,算是入门了吧。

另外慢慢开始用拨片了,买了一堆一一尝试后,发现 PickBoy 用着最顺手,于是又买了几个, 其他的就打入冷宫了。

../_images/pick.jpg

离镜头最近的带孔的黑色拨片就是 PickBoy#

按一年的跨度来讲,进步不大,但至少我明确了进步的路径。

设备

我平时很少买设备,毕竟都还没学好,但今年闲鱼上瘾了,还是小剁了一下。

音响没什么可说,后面的琴可以聊一聊,我平时用的是一把尼龙弦的 Martinez MSCC-14RS ,有一段时间很想要钢弦的音色,又不想要多一把琴占地方。 看了 潘高峰老师的视频 讲到这把琴,看价格合适于是收了一把。

好处:
  • 便宜,虽然原价 1000+,但它闲置率太高了,咸鱼随随便便三五百收一把

  • 虽然调弦高了四度(1、6 弦是 A 而不是 E),但好歹是把全功能吉他

  • 26 寸和尤克里里一样,出差带上毫无压力,没事就能摸摸

坏处:
  • 有效弦长短 + 做工一般带来了严重的音准问题,12 品就能有一个半音的偏差

  • 品格太小,中高品位手指就放不太下了,能按的和弦有限

  • 琴体太小带来的盒子音,不算大问题

现在的功夫用这把琴弹得很难听,还是欣赏一下 YouTube 的大佬吧:

警告

另外吐槽一下,今年吃过最大的亏竟是买吉他课,咸鱼接盘了别人的吉他课,第一位老师勉 强还行,就是表达能力不好且完全不备课(草台班子+1),但好歹功夫有的。结果上了 5、6 节就跑路了。第二位老师是个无题弹磕磕巴巴但又洋洋得意的精神小伙,引发了我的生 理性厌恶,并且告知我课程是「无限课时,每课时只有 30 分钟」,之前那个老师给你上一 个小时是好心 blahblah。拜托,我来的单程就要 30 分钟了……

点名批评杭州「生而非凡吉他(三坝店)」,因为我是收的二手课,并且对杭州流氓的 预付费服务有所领教,就没有和他们纠缠下去。

羽毛球#

今年羽毛球也有不小进步,在 大柳羽球 陆陆续续上了 20+ 节课;在网上也看了很多 刘辉教练 的视频,只是不知道有多少转化到了实战中。

训练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练基本技术,矫正动作,全场步伐之类的。现在步伐自我感觉不错 ,有启动步了,网前被晃的概率比以前小很多,正手头顶也能转过身去。主动的高吊杀 整体的失误率也低了。反手还是不好,顶多勉强回一个不加力的过渡。如果不考虑反手的话 ,现在也许有个弱四级。

今年也开始参加比赛了:一次公司内部比赛,被带飞到了第一名,但因为太弱几乎没有上场 机会(甚至因为队友整体实力太强,连被田忌赛马都没机会),所以毫无体验感; 另一次是大柳的学员赛,小组赛 7 场 1 胜 6 败,意识到自己在「会参加业余比赛的爱好者」 里还属于食物链的末端。但总之每参加一次,都会有衣服穿,挺好的。

伤病方面, 轻微的膝盖、肩膀不适是有的,但都通过减少运动和矫正动作缓解/解决了, 唯一大点的毛病是因为新鞋不合脚导致右脚大拇指甲掉了… 以及最近觉得小腿酸痛,经 老中医球友提醒可能是胫夹症,每日提踵恢复中。

总结#

写累了,不总结了。

脚注#

评论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请在此评论。 如果你留下了电子邮箱,我可能会通过 回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