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训练#

StartAt:

2023-09-23 2025-05

EndAt:

2023-10-07 2025-08

RecordAt:

2024-05-04

国庆用尽了所有年假,回晓飞老师那里学习色彩。

作业以 cs (Color Transposing) 为 ID。

色彩的几大研究方向#

文化色彩

在特定民族、地域、宗教、政权有象征意义的色彩,例如:

  • 📖 五德終始說 周朝为火德所支配,故崇尚红色

  • 基督教中,蓝色象征着神性,而黄绿色则代表着背叛 (来源请求)

心理色彩:

🧑‍🎨包豪斯 开始发展(TODO)

视觉色彩

物质性的色彩。文艺复兴,印象派时期开始被重视。主要的课题是:

  • 光色的研究

  • 错觉的产生和避免

参见

创作课中色彩相关课程

色彩的基本概念#

关键词:纯度、色相、冷暖、明度、对比度、色序、色距。

训练用三原色#

#️⃣原色 我们已经知道基于红黄蓝(RYB)的 伊頓十二色环 是不准确的的,而显示器行业使用的红绿蓝(RGB),印刷业用青品黄(CMY)都更加精 准。

从完备性的的角度看,我们用 CMY 能获得更大的色域,更少的纯度损失。 RYB 作为三原色依然有其优点:

  1. 作为传统的美术三原色,颜料购买方便,且对应的色料成分简单,性质稳定

  2. RYB 及其相近色在日常生活中比 CMY 常见,调色距离较短

良好的定义 下,使用红黄蓝作为原色的色彩训练依然是有意义的。 我们使用如下颜料作为三原色:

#

大红,PR21,不透明

#

中黄: PY1-PY65-PW6,不透明

#

钴蓝,PB15-PB9-PW6,半透明

另外还需要:

#

锌钛白,PW6-PW4,不透明

#

煤黑,PBk7,不透明

PXX 为色料号(Color Index),可在 https://www.paintlibrary.art/pigments/ 查询

训练中尽量使用不透明颜料便于修改,并使混色后的行为更加可预测。

若无其他说明,下文的红黄蓝黑白均指代上述的颜料。

三大重要概念(色彩三要素):

明度#

一个漫反射表面所呈现的明度由投射的 光的明度 和 该表面的 固有色的明度 共同决定。

其中固有色的明度相对来说 可变性大、可设计,即在实际写生中可灵活修改。 例如:写生时人的肤色、发色可变性小,衣服可变性大。

固有色越明度越高,对光的反映越敏感,反之则越迟钝。

我们定义黑的明度最低,白色的明度最高。

冷暖#

替代「色相」,冷暖是一种符合人类直觉的,对 色相相对关系 的描述。

人对「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绝对色相认知有差异,甚至对某些含糊的色相,同一个人也可能判断混淆。 但在两个给定颜色之间,明确判断颜色冷暖是不经训练或稍经训练就能做到的。

在这个训练中,冷暖关系不变,色相不变。

  • 定义蓝为最冷

  • 定义红为最暖

  • 黄为暖色,但程度低于红

备注

这里可以看出这个系统是不对称的

纯度#

或称「饱和度」,饱和度在不同的色彩模型中有不同定义, 但基本都作为色彩鲜艳程度的量化,本训练中亦如是。

几个基本事实:

  • Helmholtz–Kohlrausch effect 揭示了人眼中 色彩的鲜艳程度和亮度是互 相关联的,红色看起来天然地比蓝色鲜艳。

  • 在基于颜料混合的混合模式(減色混合)中,鲜艳程度在混合后 几乎总是降低的,因此基于有限的三原色得出的其他色相的纯度总是低的,这个系统 外存在同色相的更鲜艳的颜色

  • 人很容易判断同色相之间的鲜艳程度,而不同色相之间的感觉相对含糊

因此,本训练不以视觉鲜艳为纯度的评判标准,而以 颜色距离原色的调色距离 定义 纯度,原色纯度最高,基于原色调配出的间色次之,黑白纯度最低。

备注

所以,这个训练中假设我们说「蓝色的纯度比紫色高」,是说 钴蓝 比 钴蓝+大红 混合而来的 紫色 纯度高。在这个色彩空间之外,可能存在同色相的紫色,其视觉的 鲜艳程度比钴蓝高。

补色#

颜色 A 与颜色 B 等量相加能产生中性灰,则 A B 互为补色。往颜色中添加补色, 色相不变。

点彩派

新印象派,补色并置,宁静的氛围

对比色#

#️⃣补色 外的同色系的颜色,对比色侧重并置效果。

纳比派

对比色并置,追求色彩的波动

提示

画派的诞生总是先理念,后风格

色序色距#

用来描述颜色之间某个要素(纯度、冷暖、明度)的关系:顺离。

以明度举例:红黄蓝的色序是 黄(最亮)> 红(次之)> 蓝(最暗)。 其中,黄与红的色距(明度差异)要大于红与蓝的色距。

色序、色距不变,色彩关系不变:

如果两组颜色在纯度、冷暖、明度都有相同的色序和色距,那我们称它们的色彩关系 相同。

必备材料#

使用油画材料进行训练,以下是老师给的标准材料:

  • 贝碧欧油画颜料:煤黑 锌钛白 大红 钴蓝 中黄 这五个是必备的买大只的 ,其他色可以买12色或24色中支套装就行

  • 猪鬃油画笔:8 号三支;6 号、10 号各一支

  • 油画成品框:50x60cm 共需十个框

  • 油画刀小号

  • 最窄(1cm)的纸纹胶带两卷

  • 松节油一瓶

  • 冷榨亚麻仁油一瓶

  • 双头油壶

  • 调色板

提示

2023.10

转入自宅训练,用挥发性差、相对低毒的薰衣草油替代挥发性高,毒性大的松节油。

提示

2025.06

实际上薰衣草油的价格很贵,我在淘宝上买到的 20+ 500ml 的大概率不是薰衣草萃取。

咨询 AI 后改用食品级 D-柠檬烯,进口的 50+ 500ml,先试试看。

训练方式#

变调训练#

这个训练的主要目的是:

  • 认识色彩本质:研究色彩的纯度、明度、冷暖,对其具备一定的 敏感度,意识到色彩 的变化完全来自于纯度、明度、冷暖的变化

  • 色彩性能研究:传统绘画中,色彩对应的颜料有对应的物理/化学特性,在涂抹、混合时 会产生的对应的特殊变化,需要 case by case 地学习

  • 色彩空间认知:对三原色所能构成 的 色彩空间 掌握基本认识: 哪些颜色可以调出来,哪些不可以

赛后总结:重要的不是保持纵向的平滑渐变,而是始终保持横向的保持色序色距不变,在此基础上再追求纵向的极限:亮到极致(白)、暗到极致(黑)等。 横向保证正确的情况下,纵向跨度越大,越有难度。

三原色变调#

3*5 列,每三列分别涂上的红黄蓝,横向 #️⃣色序色距 保持不变,纵向分别:

  • 变亮:提高明度,色相不变

  • 变暗:降低明度,色相不变

  • 变暖:黄→ 橙、蓝→ 紫、红已是最暖,根据其他颜色调整

  • 变冷:红→ 紫、黄→ 绿、蓝已是最冷,根据其他颜色调整

  • 变灰:分别调好三种颜色的 #️⃣补色,色相不变

三原色变调#
编号:

cs-000

日期:

2023-09-28

尺幅:

50x60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00.webp

三原色变调#

画的时候还没意识到自己在训练什么,力气用错了,整整涂了四天,非常浪费时间。

色序色距
明度:

蓝 > 红 >> 黄

冷暖:

红 > 黄 >> 蓝

纯度:

红 = 黄 = 蓝

备注

色相改变后,对「鲜艳程度」的认知似乎也会发生改变? 因此,不能将 #️⃣纯度 和鲜艳程度等同

色彩空间

画完后应当有一定的感知:什么颜色能通过红黄蓝调出来,什么不能。 例如洋红、青(cyan)、翠绿。调不出来主要还是受制于纯度和明度。

变亮

大红(特指颜料,下不赘述)偏紫,在变亮加白的时候会有明显的表现, 要使色相不变,需要加黄消去「紫味」。

黄明度很高了,变亮的余地有限。并且可能由于黄色色料成分 (PY1-PY65-PW6)已经混了白色,加白时纯度下降较明显。

变暗

黄加黑时会明显偏绿,这可能是因为煤黑偏冷。因此变暗时只能加黄的补色。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黄颜料的瓶口管口也总是偏绿,可能脏色或多或少都偏冷 ?实践上可以利用这个特性画出丰富的绿色,而非使用现成的绿颜料。

蓝明度很低,变暗余地有限。且因钴蓝是半透明色(蓝色系颜料普遍透明), 加黑混合时纯度下降非常明显。 (❌:倒数第四五格开始就丢了色相,可以在加黑色时搭配少量的补色, 延缓纯度的下降)

实践上,油画创作时可以先做黑色的底子再罩染上蓝色,可以更好地保留蓝色 的纯度和透明感。

变暖

主要跟着蓝色同步降明度和纯度

→ 橙,变调过程纯度衰减慢,或许应该加点蓝把纯度降下来 (❌ 最后一行橙色纯度太高,很像看起来反而像最暖的)

→ 紫,但不宜到红紫色,横向会因为 冷暖色距不对 失去色彩感 (❌ 从倒数第三格开始出错)

变冷

→ 紫,不宜到蓝紫色,原因同上 (✅ 这里没有犯错)

→ 绿,同样纯度衰减较慢,但比变暖的时候好一点点 (❌ 最后一行纯度太高)

主要跟着红色同步降明度和纯度 (❌ 从倒数第六格开始就失去色相,后面几乎没变化:可以参考蓝变暗)

变灰

调制三个补色,正确的补色混合时会有强烈的变灰的感觉,注意观察。

提示

调色时我会在调色板上将补色和原来的颜色一点点混合,并且抹的很薄, 更容易观察其变灰的情况

❌ 从倒数第六七格开始就失去色相:可以参考蓝变暗

总结
  • 红色和蓝色明度接近,调完不要和上一行对比,而是横向对比

  • 蓝色变暗非常不好控制,翻车多次

  • 变冷变暖的时候,黄(→ 橙、绿)的纯度没有同步变化

  • 横向色序色距不变的感性认知:红黄蓝并置感受始终不变,变到最后是: 亮的红黄蓝、冷的红黄蓝、灰的红黄蓝,等等…… 我们可以认为,色彩并置带来的 感受本质上都是特定的纯度明度冷暖组合带来的

灰色变调#

《三原色变调》,但写生一组静物里的三个红色系、蓝色系、黄色系颜色作为红黄蓝。

因此也增设一列:

  • 变纯:同样在保证横向不变的情况下,红色尽量往纯色的 #️⃣红 变,黄蓝同理, 最理想情况下,变到最后一行是三原色。

灰色变调#
编号:

cs-001

日期:

2023-10-03

尺幅:

50x60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01.webp

灰色变调#

色序色距

和三原色很明显的倾向不同,这里色距可能会难以判断,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相反 结论,不要紧,一以贯之即可。如果真判断错了,画着画着也会反应过来。

明度:

褐 > 蓝 > 橙

冷暖:

橙 > 褐 >> 蓝

纯度:

蓝 > 橙 >> 褐

调色

基于上面的判断,我们要用三原色把红黄蓝调出来,一次性多调点,全程都要用。

提示

这里凭肉眼虚空判断了,(整理笔记时)已经忘记当时怎么调了。

提示

这里的「X色成分」均指代原色

:

有不少的黄色成分,可能需要一点点蓝色成分,使其纯度排第二

:

有不少的红色成分和蓝色成分

:

少量黄色成分,可能要加白降明度

变亮

无事发生

变暗

黄色成分过多了,变暗只能加补色

同理,变暗只能加补色

加黑纯度下降依然快,需注意

变暖

显然是可以加红变更暖,但会顺便把纯度提上去,要加点蓝压下去保持第二, 但又要注意明度要保持第三 (❌ 感觉从前几行开始就超过了……)

备注

这里可以看到:变调过程中的三要素时常至少有两个在变化, 在满足一个要素的色序色距时,可能会破坏另一个。 这大大限制了变调的空间,使得灰色变调不太可能像三原色变调 一样非常极限。

纯度第一很难保持住,因为加红就是会剧烈降纯度,且不可以通过出除 白色成分来挽回纯度,因为明度要保持第二。 所以需要红色多那一列多降纯度来让蓝保持第一。

变冷

加蓝会纯度、明度会下降,纯度过低时可以考虑逐步去除黄色成分, 总体比较难,可以变得慢些

加蓝变更冷,纯度随之上升,问题不大

变灰

同样需要配补色。

补色为偏红的蓝

补色为偏蓝的紫

补色为偏红的橙,需要变得慢些,纯度保持第一

变纯

受限于横向关系,不可能变纯到原色的程度。

变得慢些,注意保持明度最低

同样变得慢些,明度不要高于褐

总结
  • 在灰色变调中,变调的空间可能大大受限,此时难度比较大,横向关系更容易出错

  • 在特定的一种变调里,不同颜色的变调难度不同。可以最难的那个为基准, 让其他的颜色配合它,以降低难度(例如变暖里的蓝)

平面变调#

《灰色变调》 一样,红黄蓝来自写生。但考虑了颜色的形状、面积和「空间」 :

  • 色彩以不同面积和位置并置在同一画面中

  • 色彩在空间中的位置不同

还是 6*5,但不再需要分三种颜色,用正方形替代。

老师说要注意「色彩的空间感」,至今没有非常明白,可能是

颜色并置中的图底关系(Figure Gound) [1]

首先选定一个主体颜色(不一定是画面中心的物体), 背景主体物的明度差异会影响主题的颜色感(例如过曝?)。

将物体放置在不同背景下,观察主体给人带来的感觉。

除此之外,在这个过程里要:

  • 寻找偏爱(的色调)

  • 寻找最佳画面(体会空间感)

平面变调#
编号:

cs-002

日期:

2023-10-05

尺幅:

50x60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02.webp

平面变调#

因为时间不够,复用了 《灰色变调》 的静物,不用重新调色了 :D

变亮、变暗

可以感受到:变亮会弱化空间感,相比之下变暗会强化空间感。历史上表现宏大空间 的画作均暗:伦勃朗 的夜巡、🧑‍🎨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 的大部分画

已知 黄+白 纯度衰减快,褐+白(多黄、少量红、少量蓝)也同样,可能是因为明度较低,还会有一种明显的发白的感觉。

变冷

❌ 倒数第三格开始,纯度和冷暖都出问题了

变暖

❌ 倒数第二格开始,明度的色距不对,冷暖也有问题

调一个偏红的土黄时,发现橙+蓝抵消了橙色的「红相」,而黄被保留下来了。

变灰

空间有限,无功无过

变纯

纯度没控制好

碎碎念:在三个颜色中寻找一个互不冲突的趋势可真爽。

总结
  • 整体上蓝和橙的纯度关系都没有把握好

  • 没有足够重视视觉中心上的主体(橙),导致「空间错乱」

    • 变冷变暖的画不好,感觉原因就是没有优先保证橙的正确性

立体变调#

《灰色变调》 的基础上引入光感,画静物中的暗面,包括:主体物的暗面, 主体物在背景立面上的投影,主体物在背景平面上的投影。

先亮部再暗部(和素描相反):暗部不确定性大:明度几乎一定更低 [2],纯度冷暖不 确定,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确定。暗部根据情况要适当提亮,过重会让色相不明显: 即不要过分重视明度关系而让冷暖关系不明确。

立体变调#
编号:

cs-003

日期:

2023-10-08

尺幅:

50x60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03.webp

立体变调#

色序色距

这里老师挑的三种静物的不再是刚好是三种色系。

明度:

蓝 > 黛 >> 青

冷暖:

青 >> 黛 > 蓝

纯度:

蓝 > 青 > 黛(笔记上写 黛>青,现在看完全不是)

还要考虑三种颜色亮部到暗部的变化:

:

稍微变暗

:

大大变暗,变冷,稍稍变纯

:

大大变暗,稍微变暖

以及暗部之间的相对关系,这个比较次要。

明度:

黛 > 蓝 > 青

冷暖:

青 >> 黛 > 蓝

纯度:

蓝 > 青 ? 黛

提示

可以考虑根据要素:每三种颜色二分类。例如对于冷暖: 分冷色组(绿青),暖色组(粉),不容易出错。

因为每个颜色都有一定的和蓝色和黄色成分,整体是能组成一种色系的,调起来比较 顺畅。

变暖

玩了一把,先变黄再变红,反正都是暖色。

变冷

变冷前几格先去除黄色成分,再加蓝色成分。

蓝色毫无阻碍,直接变成纯的蓝。

变纯

蓝色毫无阻碍,直接变成纯的蓝。

立体变调 2#
编号:

cs-004

日期:

2023-10-28

尺幅:

50x60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04.webp

立体变调 2#

自宅训练第一张,手生了,问题多多。

立体变调 3#
编号:

cs-005

日期:

2023-11-18

尺幅:

50x60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05.webp

立体变调 3#

色序色距
明度:

绿 >> 青 > 粉

冷暖:

粉 > 青 > 绿

纯度:

青 > 粉 > 绿

还要考虑三种颜色亮部到暗部的变化:

绿:

明度大大降低,纯度提高

:

明度大大下降,纯度提高

:

明度稍微下降,纯度降低,变冷

以及暗部之间的相对关系,这个比较次要。

明度:

绿 > 青 >> 粉

冷暖:

粉 >> 青 > 绿

纯度:

看不明白,放弃

还不错,不比 《立体变调》 差。

小场景写生#

30 张(刚好 5*6)。

  • 色彩面积

  • 补色对比

  • 色彩同时效应

小场景写生 1#
编号:

cs-006

日期:

2025-05

尺幅:

50x60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06.webp

小场景写生 1#

光色写生#

本练习的成果可以作为一组色标,用于日后速查不同光色对不同主体物的影响。因此最好同时记录下静物(主体物、衬布)和光照的信息。

光色写生 1#
编号:

cs-007

日期:

2025-06

尺幅:

50x60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07.webp

光色写生 1#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白布+白色六棱石膏柱:
黄光 黄绿光 天蓝光 紫光 蓝光
天蓝光 红光 黄光 草绿光 紫光 蓝光
天蓝光 红光
白布+蓝绿色(偏绿)釉面瓶:
红光
蓝光 绿光 黄光
紫红光 天蓝光
白布+亮黄色釉面瓶:
蓝光 (左下)
黄光 红光 绿光
蓝黄布+蓝绿色(偏蓝)保温杯:
绿光
蓝光 黄绿光 红光
蓝黄布+橙色釉面瓶:
红光
蓝绿光 蓝光 紫光 绿光
光色写生 2#
编号:

cs-008

日期:

2025-06

尺幅:

50x60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08.webp

光色写生 2#

光色写生 3 + 简单静物组合 1#
编号:

cs-009

日期:

2025-06

尺幅:

50x60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09.webp

光色写生 3 + 简单静物组合 1#

静物组合#

  • 色彩的辉煌感

  • 主色调+少量对抗

  • 光色写生

简单静物组合 2#
编号:

cs-010

日期:

2025-07

尺幅:

50x60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10.webp

简单静物组合 2#

NO.2

特地摆了灰色的静物,画不好。

请教老师:灰色就是难画,应当有意识强化光色,亮暗面的倾向就好确定了。然后根据空间来。

NO.3

反光的黑罐子依然画有限的几个面,不要抄倒影里的形状,同时结合倒影颜色根据光照条件给正确的颜色。

NO.4

落满灰的红壶可以认为有两种固有色,分别画个人观点 但实际上色差拉得过大了,不对。

在写生时,明度、纯度、冷暖三个要素中,明度几乎是一定会被压缩的,因为颜料不发光且随着混合变暗,很难提供比真实物象相同的亮,因此不要太计较明度上的色距,大致正确即可 个人观点

简单静物组合 3#
编号:

cs-011

日期:

2025-07

尺幅:

50x60

媒介:

油画

.blobs/artworks/cs-011.webp

简单静物组合 3#

从这张开始要稍微增加复杂度,画更多的颜色(也就是摆更多个物象),并重视颜色的形状。

颜色的形状

老师说之前给的颜色的形状太机械了,需要结合 光影梳理训练 的知识,重视色层的形状特征,而非色层的数量 ,画面就会变得更加真实。

换个说法,不需要画很多的色层让颜色平滑地过度,而是(结合光和物象)正确地画出有限的几个色层的形状 个人观点

最重要的颜色形状是暗部形状。

结合油画材料,颜料应当画厚,要利用善用笔锋 一笔画对,不要磨蹭

可参考的静物画家:巴洛克时期忻东旺 画的大白菜、赵培智 2010 年左右作品,广美的 陈海宁

NO.2 提亮不一定非用亮色

黑罐子一开始明度太高,主要用白提亮提得太多,老师推荐用明度低的蓝提亮会好控制。

NO.4

《简单静物组合 3》 的 NO.4,但这里纯度降得太多,主要是用白提亮导致的。

老师说:纯度高的颜色往往视觉明度也高,因此亮部倾向于先提纯变亮,而非加白变亮,这和 Helmholtz–Kohlrausch effect 所述一致。

警告

结合 NO.2 推广一下:目标颜色比色盘上颜料亮时,不一定就只需要调亮,可能还需要提纯或者变灰,而变亮会在这个过程中也被一并达成,因此:

  • 优先调冷暖和纯度、最后再调明度

  • 不要轻易通过加白变亮,提纯、变灰都也可能达成变亮,对于重色,加其他的重色能更细粒度地提亮(黑提亮 + 蓝)

重视微差

随着尺幅的增大,单纯的平涂不足以撑起整个画面,需要画出同一个颜色在空间上的变化,具体的做法是:拉大尺度,看前后的微差。

复杂静物组合 1#
编号:

cs-012

日期:

2025-07

尺幅:

50x60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12.webp

复杂静物组合 1#

这一张开始要 稍微 重视塑造,目的还是把色彩关系画好,在此基础上加强一点点塑造,不要本末倒置。

重视构图

写生时不要坐下就画,先寻找最佳构图,多实验,不要怕麻烦

构图中重要的不是主体物,而是 画面中主要的结构线。传统上认为结构线位于画面的 1/3 处最平衡而不无聊。其他的还要确定的有:

  • 整体对象色调的冷暖

  • 光色

实践上,可以用手机多角度拍并进行截取,远拍近拍、平视俯视、旋转角度。

注重可变与不可变:一些静物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取舍。

../../_images/2025-07-25_223136.png

不动脑子就开始画的不佳构图#

../../_images/2025-07-25_223039.png

调整过后的构图#

  • 结构线不再居中

  • 采用俯视角度避免物象挤在一起

  • 拉远视角防止画面过满

错误的起稿方式

部分考前班起稿的时候会 画一个带颜色的光影稿,这是错误的。阴影的颜色和实际物象并无关系,但会参与视觉影响对颜色的判断,徒增烦恼。

注重色彩的画家们例如 闫平夏俊娜 至今都是硬画,没有讲究太多方法(或者说她们抛弃了传统科班传授的方法)。

../../_images/2025-07-25_222930.png

带颜色的光影稿是错误的#

高点色先行

更合理的起稿方式是:从亮部开始,高点色先行:物象中 最纯、最亮、最重 的颜色 先给一笔 把画面的基调定下来。

:

定下画面的纯度和明度上下限,建立总体的视觉效果

最重:

最重的颜色很可能在暗部,不要太死板一定只能先画亮部,先给一笔把画面最重的颜色定下。

先给一笔:

不要铺满,足够建立总体的视觉效果即可,方便后续调整,好的颜色是调整出来的

猪鬃刷子

画稍大尺幅的画,老师推荐买几个猪鬃大范围上色。

老师的追加意见

在以为基本画完后,老师要求改了很多东西:

  • 造型特征:

    • 笔触:同宽的笔触太多

    • 物象(这说的是衬布)避免平行

  • 不同尺度上的微差:

    • 光的微差:主光源近似球形,平面的布应该中间亮 周围暗

    • 物象固有色的微差:植物根部和末端的明度冷暖不同

  • 高光:所有物象都画完了再统一画高光,总体要少画 从整体上给定倾向(偏冷偏暖)

  • 检查画面构成

    • 画面的疏密布局:罐子里植物画稠密些,加上叶子

    • 抽象元素、细节的介入:木桌上的木纹、饼干包装上的线、文字等

复杂静物组合 2#
编号:

cs-013

日期:

2025-08-18

尺幅:

50x60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13.webp

复杂静物组合 2#

行笔快慢的影响覆盖力

笔尖悬着,颜料不会被挤开,覆盖效果会更好。

这张画老师参与得少,但最终结果出乎意料,说明当前的技术和作画步骤没有大问题。

  1. 确定构图:

  2. 简单起稿,这张的稿子起了一天半,还是不需要这么详细

  3. 高点色先行,然后各个部分给基调色,不急着涂满,调整差不多了再涂满

  4. 在不破坏色彩基础的情况下局部推进,每个物体给出基本的亮暗面,拉大空间给出空间上颜色的微差

  5. 逐个物体开始局部塑造,造型的特征(面的宽窄、线的长短)要强调,颜色也进行微调

    备注

    1. 截止到目前为止,画面的颜色基本都是对的但缺乏美感,不要着急

    2. 在大的色相色序正确的情况下,小的颜色不需要绝对准确,根据感觉来即可

  6. 开始画高光画细节,激活画面,高光不需要都画上,且高光并非纯白,要分组确定高光的冷暖

整个步骤要灵活对待,画面可能在某一个阶段出现欠缺,例如疏密出现问题,需要及时调整。

外光写生#

挑战现实世界的复杂度。

提示

这个课程本来应该安排在更后面,但因为 👤司文 回北京出差,需要在北京多陪陪妹妹,所以提前进行。

  • 注重关系而非注重绝对色

  • 需要调制大量灰色

  • 注重空间,要通过色块体现空间,而非通过造型

老师:

  • 研究 同一个颜色在不同背景下的不同效果,即前面说的 图底关系。

  • 有意识区分前中后景,重视其色彩关系的变化(灰一点还是纯一点,冷一点还是暖一点?)

  • 重视构图:在这个练习中,主要是指颜色的面积,包括补色的面积。 根据 二八原则对抗于转化 表现出 色彩的辉煌感 (refer 👤梁兰 作品)

北京人大地铁站附近写生 1#
编号:

cs-014

日期:

2025-06

尺幅:

24*18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14.webp

北京人大地铁站附近写生 1#

灰色,我需要很多灰色。

北京人大地铁站附近写生 2#
编号:

cs-015

日期:

2025-06-25

尺幅:

24*18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15.webp

北京人大地铁站附近写生 2#

在酒店阳台画的,会舒适一点……吧?

北京人大地铁站附近写生 3#
编号:

cs-016

日期:

2025-06-25

尺幅:

24*18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16.webp

北京人大地铁站附近写生 3#

北京人大地铁站附近写生 4#
编号:

cs-017

日期:

2025-06-26

尺幅:

24*18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17.webp

北京人大地铁站附近写生 4#

北京人大地铁站附近写生 5#
编号:

cs-018

日期:

2025-07-01

尺幅:

24*18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18.webp

北京人大地铁站附近写生 5#

北京人大地铁站附近写生 6#
编号:

cs-019

日期:

2025-07-01

尺幅:

24*18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19.webp

北京人大地铁站附近写生 6#

分别是中午和夕阳的不同光线,太灰了,画不好。

北京一楼一附近写生#
编号:

cs-020

日期:

2025-07-02

尺幅:

40*30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20.webp

北京一楼一附近写生#

后两张是和 cbmixx👤soyking 聚餐前的写生。 最后一张画很快,虽然空间还是画小了,但感觉有点进步。

燕郊忆江南写生 1#
编号:

cs-021

日期:

2025-08-02

尺幅:

40*30

媒介:

油画

../../_images/cs-021.webp

燕郊忆江南写生 1#

中断了很久的写生,感觉进步还是比较明显,对形的执念降低了,注意力更多放在颜色上。 最后两张是没起稿直接糊颜色的,感觉更好一点。

大师作品临摹#

马奈静物临摹#
编号:

cs-022

日期:

2025-08

媒介:

油画

.blobs/artworks/cs-022.webp

马奈静物临摹#

其他#

笔记中的多余部分:

读艺术史的基本逻辑: 建筑史 → 教堂 → 技术的演变、工艺美术史、美术史

材料性质#

  • 群青比钴蓝 明度更低,也更暖

  • 柠檬黄比中黄更亮,更冷,前者是透明色而后者不透明。

  • 群青+赭石可以得到漂亮的冷灰

  • 猪鬃画的覆盖力会更好,会顺带刮去底层的颜料,而尼龙笔很柔和,适合融合

  • 颜料颜色的吸油特性: - 金属类(铬、镉、钴)容易和油分离 - 土类颜料(土红、土黄:铁氧化物+黏土)和油的结合性较强 - 调和油干燥后会发黄,在白色上反应明显,因此白色一般用罂粟油调和

加快速度#

  • 画厚可以加快速度

  • 嘴里嘟囔着要画什么

脚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