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故事

ISBN:

9787807463726

开始于:

2021-05-15

状态:

Reading

提示

Bilibili 的 UP 主 @feiyaya99 正在更新对此书的解说:合集·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视频解说版,为书本补充了更多历史背景和细节、更清晰的艺术品图像。如果她的视频对你有帮助, 请务必三连、充电支持。

导论 论艺术和艺术家

没有艺术这回事

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

—P15

一个解读是:

只有艺术家本人在继承与开创等问题上确立了鲜明的艺术哲学观点并付诸实行后,其作品才会被赋予真正的意义」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80325/answer/13906737

这能够回应很多「我能画得和 XX 一样,所以 XX 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之类的论调。

不要轻易怀疑艺术家

如果我们看到一幅画画得不够正确,不要忘记有两个问题应该反躬自问:

  1. 艺术家是否无端更改了他所看见的事物的外形

  2. 除非已经证明我们的看法正确而画家不对,否则不能指责一幅画画得不正确

—— P27

反过来说,假设艺术家「无端更改了他所看见的事物的外形」,那我们要思索他的如此更改的动机。

某种意义上这和「不要轻易质疑编译器」差不多,编译器出错倒不是罕见的情况,但史上留名的艺术家比不断迭代的编译器还是靠谱得多。另一个情况是,艺术家如此表现是否受制于时代的条件:材料媒介、写实技术、解剖技术、摄影技术在那时的成熟程度。

更深入的,在我们相信不是「艺术家出了错」之后,我们要明白:

艺术品的每一特点都诉诸艺术家的某一决定。

—— P32

用程序员的话讲,每一行代码都是写出来的,艺术品的每一个特点都是经过艺术家的考虑后得到的决定。

艺术作为表达系统

艺术家设计画面,画速写或者考虑他的画是否已经完工,困扰他的问题难以用语言表传达。他也需要说他发愁的是画得合适 [right] 与否。

—— P32

艺术家的考虑不都是语言能传达的,又或者翻译为语言会让其显得无力。从更 meta 的层面讲,语言和特定的艺术,它们同为表达系统的一种,那么自然他们的表达能力是两个有交叉但不相同的集合。

回到具体的这句话,「合适」看似是艺术家的遮羞布,但我想从事创造类工作的人总能感受到「合适」到底是什么:

  • 布置房间的时候,把柜子往这边挪一下,把东西从一个平面放到另一个平面,在某个时刻它会显得「合适」起来

  • 软件工程里,很多设计上的取舍也往往都是「合适」为好,甚至你反复修改、推翻一个项目的设计,最后得出一个「合适」的设计,这个过程就我来说是难以用语言归纳的

在这样的工作里往往有归纳好的原则,我理解它们是比较容易用语言表达的一部分。

1. 奇特的起源 史前 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

主要讲了原始民族、古代美洲的一些艺术。

制像(image making)和建筑同等重要。

原始艺术家的技艺未必原始。

良渚玉雕

最著名的三个原始洞穴壁画:

茶维特洞穴壁画 法国拉斯科洞穴 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大型动物的侧面像

艺术必须服务的目的

如果我们完全不了解过去艺术必须服务的目的,也就很难理解过去的艺术。

—— P39

「艺术必须服务的目的」也就是它们被「创作」出来的原因。在 📅造型实验室 的学习中,作画目的也作为重点被一直强调。

所以我想对于所有艺术品的解读,「艺术所服务的目的」也都同样的重要。只是在过去的艺术里,可供解读的维度有限,以至于这个目的几乎是解读它们的唯一法门,也就显得无比重要。

艺术的观念

他们的作品和我们的不同不是由于技艺,而是由于观念。从一开始就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

—— P44

很多证据(图 22,23)而已经说明了原始民族已经拥有了令人惊讶的技术,完全能够正确地表现自然。那为何他们还热衷于做各种我们看不顺眼的作品(图 24 只有一个棍的战神奥洛像)?

一个观念是,原始民族的工匠们并不追求模拟自然,而是追求图像(pattern)我更愿意称为图腾 的统一与和谐。

备注

晓飞老师提出的 同元素的重复 与此不谋而合

回到广义的「观念」上来,🧑‍🎨当代艺术 则更是观念的艺术了,只不过这个观念不是部落的、民族的观念,而是艺术家个体的观念。

2. 追求永恒的艺术 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克里特

讲了埃及、两河流域的一些艺术。

小技巧

两河是指 📖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装饰性

「装饰」[adorned] 这个词很难用于这种艺术指古埃及墓葬艺术,因为除了死者的灵魂,它无意给别人观看。

—— P58

装饰性并不与艺术绑定。

一以贯之的逻辑

画中图33 内巴蒙花园绘着一个有池塘的花园,如果叫我们来画这么一个母题 [motif],可能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表现才好。树木的形状和特点只有从侧面才看的清楚,而池塘的形状却只有从上面才能看得见。 埃及人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内心没有任何不安,他们会径直把池塘画成从上面看,把树木画成从侧面看的样子,然而池塘里的鱼禽若从上面看则很难辨认,所以就它们画成侧面图。

提示

除了「母题」,motif 在特定的领域有特定的翻译:作曲中的动机(motif)和主题(theme)

—— P61

埃及人的画面逻辑在于「每一个物体都要容易辨认」,因而选取了它们最具有特性的角度去表现。何等「直接」的思维!在我是无法主动跳出「一张画一个视角」的条框的。

小孩子就经常使用类似的方法。但是埃及人的方法一以贯之,远远不是小孩能比拟的。

—— P61

我难以理解艺术家们以及画画的长辈们对小孩子毫不吝惜的赞扬,但现在能了解一些,小孩子没有生活和文化的尝试,就是很容易以特别的方式来表现事物。可惜的是:

  1. 这里面没有 观念

  2. 小孩子不能一以贯之,它们更像从无数个观察世界的逻辑里随便挑出一个,用完就扔

  3. 他们会长大

小技巧

艺术家和业内人另一些毫不吝惜的赞扬给了像我这样的非科班人士,这里面包含了一部分上述的情感,但也有一大部分的高傲,关于这一点之后也许会展开讲,但不是在这里

同样,这样的逻辑也能用于解读古埃及的人像(图 34,赫亚尔肖像):为什么脸总是朝侧,躯干总是正朝着观众,两个脚掌总是在朝向同一个侧面?因为好辨认。当然对于人,可能有些额外的来自丧葬文化上的逻辑,比如不能有任何的透视:

… 一个人的手臂被「短缩」或「切去」时,他怎么能拿起或接过奉献给死者的必需品呢?

—— P61

埃及艺术最伟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所有的雕像、绘画和建筑形式仿佛都遵循同一条法则,各得其所。… 很难用语言说明一种风格是是由什么构成的,但是用眼睛去看就容易得多。

鼓吹与宣传

希腊人称两河流域为美索不达米亚。因为形式的不同,流传下来的早期艺术品较少。

从很早开始,美索不达米亚的国王就习惯于树碑勒石来纪念他们的辉煌战绩,记述他们打败的部落和获得的战利品。… 后来,这种纪念碑就发展为国王征战的完整编年史画了。

—— P72

然而我们看得更仔细些指图 45,亚述军队攻陷要塞,就会发现一件怪事:在恐怖的战争中,到处都是死伤的人员,其中却没有一个是亚述人。在早期年代,鼓吹和宣传的艺术竟已相当先进了。

—— P73

艺术必须服务的目的 一例。

3. 伟大的觉醒 希腊,公元前 7 世纪至 公元前 5 世纪

解说视频:

本章着重介绍古希腊的 📖 古风时期 (Archaic Greece)和 📖 古典时期 (Classical Greece,又称黄金时期),大约在公元前七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这段时间里的希腊艺术,在沿袭了 埃及 的基础上有了惊人的发展和突破,贡布里希称之为「伟大的觉醒」:

埃及人曾经以知识作为他们的艺术基础,而希腊人开始使用他们的眼睛。

—— P78

艺术家开始信赖眼前看到的事物并尽力去表现他们,而非遵循古老的知识来创作。

花瓶上的人物演变

当时在雅典,绘制花瓶(Vase)已经成为重要行业,作坊里雇佣的普通画匠和其他艺术家一样,急于把最新的发现用于他们的产品。

—— P78

图 46 哀悼死者 中人物原始又粗糙,宽肩纤腰是典型的迈锡尼风格(视频 3.1)

图 47 克利俄比思和拜吞兄弟(雕塑、非花瓶)有明显的埃及风格:僵硬的姿势,但能看出艺术家在尽力地表现膝盖的结构,尽管他没有成功。

在 图 48 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对弈 已经不再完全遵循古埃及的范式,它绘制出了侧面的身体,并敢于只画出阿喀琉斯左手的一部分,让其他部分位于肩膀的遮挡后。

在 图 49 辞行出征的展示 里,艺术家第一次使用了短缩法:

艺术家破天荒第一次胆敢把一只脚化成从正面看的样子。这真是艺术史上震撼人心的时刻。在流传到今天的几千件埃及和亚述的作品中,上述情况根本没有出现。

……

对这样一个微末细节大讲特讲也许显得过分,可实际上,它却意味着古老的艺术已经死亡,而且被埋葬。意味着 艺术家的目标已经不再是把所有的东西都用最一目了然的形式画入图中,而是着眼于看物体时的角度

—— P81

../../_images/2024-08-23_160120.png

图 48 和 图 49,出自视频 3.2 12:21

施福祉的神明 → 象征美的神明

希腊艺术的伟大革命,自然的形状和短缩法的发现,产生在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处处震撼人心的时代。就是在那个时代,希腊各城市的居民开始怀疑关于神祗的古老遗教和传说。开始毫无成见的去探索事物的本性 ,就是在那个时代,我们今天所说的科学同哲学第一次在人们中间觉醒,戏剧也开始从酒圣节的庆祝仪式中发展起来

—— P82

图 51 菲狄亚斯 给帕特农神庙制作的雅典娜巨像(罗马复制品),让古希腊的人们对神祗的性质和而意义有了大不相同的认识:

她(雅典娜)的美丽比她的法力更具有威力。

—— P87

4. 美的王国 希腊和希腊化世界,公元前 4 世纪至 公元 1 世纪

本章主要介绍 📖 古典时期 末期和 📖 希腊化时期 的艺术。希腊化时期被认为是希腊古典时代和罗马文化间的过渡时期,与古典时期相比,文化趋势于下降或衰退,但随着希腊的远征、殖民、衰亡和分裂,希腊艺术深刻影响了罗马文化和更遥远的东方亚洲文化。

类型化的形象和个别化的形象

波拉克西特列斯 所作的《赫尔墨斯和小狄俄尼索斯》图 62、63 和 图 47 相比,可以看出希腊人对人体肌肉骨骼的认知提高到了何种境界。

波拉克西特列斯和其他艺术家是 通过知识达到这一美的境界的。世上没有一个真人的人体能像希腊雕像那样对称、匀整和美丽。

—— P103

人们说,希腊艺术家把自然给予理想化(idealizing)。他们认为那跟摄影师的工作相仿,给下肖像修修板,把小毛病去掉。但是经过修版的照片和理想化的雕像通常都缺少个性,缺少活力。有那么多的东西被略去,被删除,留下来的不过是模特儿的一个模糊无力的影像而已。实际上,希腊人的做法恰恰相反。在那几百年里,我们所评论(讨论)的这些艺术家都想给古老的、程式化的人体外壳注入越来越多的生命。到了波拉克西特列斯的时代,他们的方法终于开花结果,完全成熟。

—— P104

希腊艺术家们通过不断进步的知识创造出了类型化的形象(图 64,古老的图示要求身体的每一部分都采用最能显示部位特征的形象),又根据自己的主题融入了个别的形象。个人观点

当时的艺术已经达到那样一种境界,类型化的形象和个别化的形象之间取得了一种巧妙的平衡。

—— P104

肖像的诞生

我们可以说根据知识创造的(类型化的)形象是美的,但很难说他是「真实」的:

事实上,直到公元前 4 世纪很晚的时候,希腊才出现了我们现在所谓的肖像的观念。 …… 艺术家从来不去表现将军的具体鼻子、前额皱纹和个人表情。 …… 我们已经看过的作品中,希腊艺术家一直避免让头像具有特殊的表情

那些艺匠是用人体及其动作来表现苏格拉底所说的心灵的活动。因为他们(雕像)面部的变化会歪曲和破坏头部的简单的规则性。 波拉克西特列斯身后的一代,将近公元前4世纪末,这个限制逐渐被解除。艺术家发现了既能赋予面貌生气又不破坏其美的两全之策。不仅如此,他们还懂得怎么样捕捉个别人的心理活动和这个面孔的特殊之处。懂得怎样制作出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肖像。

—— P104

图 66 莱西波斯 所制亚历山大大帝肖像的复制品,其面部出现了之前不曾出现的表情:嘴微张,眉毛上扬,眼神深邃。和图 58 相比非常显著。

希腊化艺术

狂暴与强烈

希腊化时代始于亚历山大大帝之死(公元前 323 年),终于罗马共和国在前 146 年征服希腊本土。希腊艺术在帝国的分崩离析下,得以传播到大半个世界,而艺术本身也因此受到了影响。这一时期的艺术被成为希腊化艺术。

(亚历山大的继承者们在东方国土上建立的帝国)对艺术家另有要求。跟他们在希腊所习惯的要求不同。

—— P108

希腊化艺术喜欢这样(图 68,帕加蒙城的宙斯祭坛;图 69,拉奥孔)狂暴强烈的作品:它想动人,它也确实动人。

—— P109

但我有时不免怀疑,这是一种投人所好的艺术。用来迎合那些喜欢恐怖格斗场面的公众。为此责备艺术家大概是错误的。事实可能是,到了希腊化时期。艺术已经大大失去了他自古以来跟法术和宗教的联系。艺术家变得单纯为技术而技术了。怎么样去表现一个戏剧性的争斗,表现他的一切活动、表情和紧张,这种工作恰恰是对一个艺术家气概的考验。至于拉奥孔厄运的是非曲直,艺术家可能根本未曾予以考虑。

—— P113

艺术服务于世俗

在这个时期,有些艺术家并不关心艺术如何为宗教服务。甚至出现了一些艺术大师专门画日常生活题材(可惜这些绘画都没有流传下来)。但在富裕的城镇庞贝,几乎每一座房屋的墙上都有装饰画(当然不都是杰作)。

在这些(庞贝和附近城市的)装饰性的绘画中,几乎各种绘画类型都有所发现。例如两个柠檬,一杯水之类的漂亮的静物画以及动物画,甚至还有风景画,这大概是希腊化时期最大的革新。古老的东方艺术不用风景(好像不是很通顺),除非用作人类生活或军事战役的场景。对菲狄亚斯时期或波拉克西特列斯时期,众目所瞩的题材依然是人。到了希腊化时期,俄克里托斯 之类的诗人发现了牧人淳朴生活的美丽。这样,艺术家也试图为世故的城市居民呈现出田园乐园的乐趣(那时候就有城市农村之分了啊)。

—— P114

图 72 的风景壁画仅仅是各处景色的组合,并不是真实的风景,尽管景物有大小之分,但希腊化时期的艺术家们并不懂得透视法:这些景物们没有统一的灭点(事实上,在一千年后的文艺复兴,透视法才被发明)。

所以,连最后期、最自由和最大胆的古代艺术作品,至少也还保留着我们在叙述埃及绘画史所讨论过的原则的影响。在那条原则的支配下,即使在这里,对 单个物体轮廓的特征的知识 仍然跟 眼睛所见的实际印象 同样举足轻重。

我们早就认识到,艺术作品的这个性质不应被当成缺陷、被遗憾、被鄙视,因为任何一种风格都有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境界。 …… 他们(希腊人)的作品看起来绝不像一面反映出大自然任何奇特角落的镜子。而是永远带有标志着创造者睿智的印记。

—— P115

补遗:古希腊历史与建筑

古希腊历史时期

../../_images/%E7%81%AB%E7%8B%90%E6%88%AA%E5%9B%BE_2024-08-23T03-12-54.964Z.png

📖 希腊历史

古希腊于公元前 338 年被北部的马其顿帝国征服,前 323 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逝世,帝国分裂,希腊化时代开始。

古希腊三柱式

../../_images/2024-08-23_114922.png

希腊神庙的建筑构件,见视频 3.2 14:06

../../_images/2024-08-23_114922.png

📖 柱式#古希腊三柱式,从左到右: 多立克柱式 → 爱奥尼柱式 → 科林斯柱式,出自视频 3.2 12:50

📖 多立克柱式

出现最早的一种柱式,📖 帕特农神庙 即使用了该种柱式。中部略粗、顶端略细的设计使得神庙比看上去更加宏伟。

📖 爱奥尼柱式

最广为人知的一种柱式,拥有标志性的漩涡装饰。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性柱。在雅典卫城中的 📖 胜利女神神庙、和 📖 厄瑞克忒翁神庙 中使用。

📖 科林斯柱式

装饰性强,比较华丽,相比 爱奥尼柱式 还能在四面都保持统一的视觉感受。zhwiki:宙斯神庙 使用了该柱式。

和两千多年后巴洛克颇为相衬 个人观点

5. 天下的征服者 罗马人,佛教徒,犹太人和基督教徒,1 至 4 世纪

date:

2024-10-22

即使罗马人在希腊的废墟上建立了新的帝国(补遗:古罗马历史),艺术也多少保持了其原状。但相比希腊人对美的崇尚,罗马人似乎更加务实,这也使艺术发生了改变 个人观点

宏伟即罗马

罗马大兴土木,建立了大量的道路、水渠和公共浴场。

罗马继承了希腊的建筑传统,图 73 📖 罗马斗兽场 三层自底向上分别使用了 古希腊三柱式。而与希腊不同的是罗马人在建筑中频繁地使用拱(arch):图 74 凯旋门、图 75 万神殿庙。

此外,希腊建筑通常由相同的单元组成(罗马斗兽场即如是),但凯旋门放大了中央的入口,周围辅以比较狭窄的两个门。贡布里希用音乐中的 和弦 来比喻它。

不加美化的肖像

也许是受埃及的影响,罗马的送葬队列里携带先人的蜡像已成了习惯。作为希腊化时期的延续(肖像的诞生),罗马人已经允许艺术家制作真实而不加美化的雕像,例如图 76 维斯佩申 的胸像就没有丝毫讨好这位罗马的开国皇帝。这样的习俗反过来影响了埃及:图 79 埃及出土的男子肖像(此类肖像称作 📖 法尤姆木乃伊肖像)。

从胜利的宣扬到宗教的宣传

罗马人复兴了古埃及的风尚(鼓吹与宣传),让艺术家们宣扬罗马人的胜利。例如图 74 凯旋门、图 77 图拉真圆柱。

希腊艺术几百年来的技法成就都被用于这些战功记事作品,但是罗马人着眼于准确的表现全部细节和清楚地叙事,以使后方的人对战役的神奇有深刻印象。这就使艺术的性质颇有改变。艺术的主要目标已经不再是和谐、优美和戏剧性的表现。罗马人是讲求实际的民族,对幻想的东西不大感兴趣,可是他们用图画叙述英雄业绩的方法却被证明对宗教大有裨益。

—— P122, P 123

罗马人的宣传手段影响了大半个世界:

埃及:

图 79 背后的墓葬文化应有宗教背景

佛教:

最早的佛陀浮雕像 图 80 乔达摩出家(对比图 78)出现在印度的边境犍陀罗,而非其他繁华地区

犹太教:

存疑 书中只提到「犹太人的宗教」P127,图 82 摩西击磐取水 (图中的 七连灯台 是犹太人的标志)

艺术家的技术显然不太高明,所以他的画法简单。然而实际上他可能不大关心画的是否逼真,因为形象越逼真,就越要触犯禁止制像的圣训(📖 十诫之二),它的主要意图是提醒观看的人想起上帝显示神力的时刻

—— P127

基督教:

图 83 基督和圣保罗、圣彼得,图 84 火窑三士

我们只要想像一下《拉奥孔》群像(狂暴与强烈,见 P110,图 69)的作者根据这样一个题材会有何创作,就能认识到艺术在当时的方向已经不同了。画家在墓室中不想表现场面的戏剧性来使画面动人。为了表现出这个体现百折不挠和救苦救难的事例来劝勉和鼓励人们,只要身穿波斯服装的三个人、烈火和鸽子——象征神的拯救——都能被辨认出来,也就足够了。与主题无直接关系的东西最好不画进去。力求简单清楚的思想又一次开始压倒要忠实描摹的思想

—— P130, P131

古代世界的终止

这个时期的艺术不如希腊、希腊化时期般的精细,我们不能简单归因为技艺的衰落,另外的原因是,艺术家们的兴趣(又或说艺术的目的)再次出现了转移:

当时的艺术家似乎已经没有什么人还注重希腊艺术往日引以为荣的特点,即它的精美与和谐。雕刻家不再有耐性用凿子去雕刻大理石,不再雕刻得那么精巧、那么有趣味,而当初那本是希腊工匠引以自豪之处。像作那幅墓室画的画家一样,他们使用较简单易行的方法去对付,例如使用可标出面部和人体的主要特征的手工钻之类的手段。

人们常说古代艺术在那些年代里衰退了。在战争、叛乱和入侵的大骚乱之中,往昔盛世的许多艺术秘诀无疑真的失传了。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全部问题还不仅仅是这一技术失传。关键是 那个时期的艺术家对希腊化时期那种单纯的技术精湛似乎已经不再心满意足,他们试图获得新的效果

—— P131

图 85 官吏肖像:

那个时期,特别是公元4世纪和5世纪,有一些肖像大概能最清楚地表明那些艺术家的目标是什么(图85)。在波拉克西特列斯时期的希腊人看来,这些作品就会显得粗野鄙陋。事实上,用任何普通的标准去衡量,这些头部都不美观。罗马人对维斯佩申那样十分逼真的肖像已经司空见惯,可能认为这些肖像缺乏技艺(我咋觉得技术还是很精湛的…… 个人观点),不加重视。可是在我们看来,这些形象似乎自有其生命力,而且由于面貌标志坚实有力,在眼睛四周和前额皱纹之类特征上下过功夫,充满了强烈的表情。它们描绘出当时的人,那些人目睹并且最后承认了基督教的兴起,而这也就意味着古代社会的终止。

—— P131

6. 十字路口 罗马和拜占庭,5 至 13 世纪

补遗:古罗马历史

../../_images/%E7%81%AB%E7%8B%90%E6%88%AA%E5%9B%BE_2024-10-24T08-17-36.672Z.png

📖 古罗马

前 168 年:控制古希腊领土

希腊被马其顿占领(古希腊历史时期),马其顿又被罗马共和国占领:

前215年-前168年发动3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伊比利亚半岛、马其顿王国并控制了整个古希腊

—— 📖 古罗马

也许由于马其顿帝国存在的时间太短,书里并没有提及马其顿的艺术,而罗马成为了古希腊艺术事实上的继任者 个人观点 存疑

284 年:

📖 戴克理先 建立四帝共治

330 年:📖 君士坦丁大帝 建立东罗马

又称拜占庭帝国,帝国的具体起始纪年有争议 存疑,见 wiki。

本为罗马帝国的东半部,较为崇尚希腊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及后的东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希拉克略皇帝首次让希腊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帝国的官方语言,使得东罗马帝国成为不同于古罗马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

—— 📖 东罗马帝国

395 年:

📖 狄奥多西一世 逝世,东西罗马分裂。

476 年:西罗马被日尔曼吞并

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后来又诈尸了,见下文。

800 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成为西罗马国王

你要不要看看你在说什么

800年,罗马教会为了与当时位于东罗马帝国的东正教抗衡,法兰克国王查理曼被教宗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同时查理大帝亦被视作继承西罗马帝国,自此之后多了一个新的皇室世系;之后发展成神圣罗马帝国,而神圣罗马皇帝都以继承西罗马皇帝自居,但是这个“复活”的西罗马帝国不论在血统还是语言上都已与原本的古罗马没有关联了

—— 📖 西罗马帝国

1453 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占领。

在许多历史学家眼中,东罗马帝国的覆灭也被视作中世纪的结束和近代早期的开端。

—— 📖 东罗马帝国

7. 向东瞻望 伊斯兰教国家,中国,2 至 13 世纪

荐书:高居翰《图解中国绘画史》

顾恺之《》开始出现山水画。

北宋

北宋绘画的三座大山:

南宋

南宋四大家:

提示

从日本的传统绘画里可以很容易看到马远的一些画的影子,搜了一下并非没有依据:南宋绘画对日本水墨画的影响探析 - 荣宝斋 官网

宋人丘壑,元人笔墨。

📖 赵孟𫖯 📖 高克恭 📖 米芾

8. 西方美术的融合 欧洲,6 至 11 世纪

9. 战斗的基督教 12 世纪

10. 胜利的基督教 13 世纪

11. 朝臣和市民 14 世纪

12. 征服真实 15 世纪初期

13. 传统和创新(一) 意大利,15 世纪后期

14. 传统和创新(二) 北方各国,15 世纪

15. 和谐的获得 托斯卡纳和罗马,16 世纪初期

16. 光线和色彩 威尼斯和意大利北部,16 世纪初期

17. 新知识的传播 德国和尼德兰,16 世纪初期

18. 艺术的危机 欧洲,16 世纪后期

19. 视觉和视像 欧洲的天主教地区,17 世纪前半叶

20. 自然的镜子 荷兰,17 世纪

21. 权力和荣耀(一) 意大利,17 世纪后期至 18 世纪

22. 权力和荣耀(二) 法国,德国,奥地利,17 世纪晚期至 18 世纪初期

23. 理性的时代 英国和法国,18 世纪

24. 传统的中断 英国,美国,法国,18 世纪晚期和19 世纪初期

25. 持久的革命 19 世纪

26. 寻求新标准 19 世纪晚期

27. 实验性美术 20 世纪前半叶

28. 没有结尾的故事 现代主义的胜利/潮流的再次转变/改变着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