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形体分解#
本训练是自主训练,是 形体分解训练 的后续。
要求#
使用炭精粉画小画幅(<= 4K)肖像,照片、模特都要练
速度加快,一张最多画一天
尽量不动橡皮,不要返工
注重形体,注重一般意义上的「形准」(动态、特征到位)
不需要画细致
目的#
重复 形体分解训练 中的绘画步骤,使其更稳定、科学
- 额外的好处:
训练作画速度,摆脱橡皮擦 —— 以后画画的时间会更少,另外磨磨蹭蹭显得很不专业
破除自己「好像只会画石膏」的心理 —— 理论上我应该啥都能画一点了
熟悉炭精粉的材料特性
总之我想自信地画,我需要一个开拓一个舒适区。
笔记#
问题#
画模特没问题,画照片的时候我不会起型了#
- 为什么?
画室里的人像照片是棚拍,光散,亮部变化多,暗面占比少,人物体积感弱
照片的观察手段单一,最简单的亮暗面都无法验证
以前的「通过找亮暗面起型局部推进」的方法遇到了问题 —— 暗部太少以至于没有参照点, 画几笔看不到光感会动摇。且无法验证某块颜色到底是亮面暗面,同样画的没有底气。
- 怎么做?
纯光影局部推进的起型法行不通了——我的手头的准确度照片带来的信息缺失。
自我检查#
高度压缩的面不看形状,看对应与对称
缺空间的地方往往缺形体,而非「这条线位置不太对」,是意识问题而非功夫问题
面总是有相对的上下左右,目前看来我总忽视向下的面
一眼看上去难以抄形状的曲线(衣领) - 有对称的画要看对称的 - 用要分解到不同的形体上(一般是三分法)
当发现「画不出体积」的时候,放弃像不像的想法,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去拟合
形体的判断是综合的,依赖视觉经验的,当发现自己「看不出形体」时,应注意自己的观察是否局限了
大形体的交汇处往往有作为过渡的小形体,大概率是椭圆体
人脸的内部构造#
利用 内部构造的知识来强化对象的体积感、特征,而非忠实地还原一个陌生人,一张普通的照片 ——
👤SilverRainZ
注意
无论能不能看见,内部构造都在那儿:
能看见:那就看见了
不能看见:必然会通过皮肤产生某种暗示
术语#
- 鬓角#
鬓角对脸型起修饰作用,和脸的交界
- 发际线#
对额头起修饰作用,对于更高的发际线,还代表着头顶空间的延伸
- 虎牙#
虎牙必定在上唇形成一个凸起,分割上嘴唇的正侧面
- 眉弓#
上作为额头的底面,下包裹着眼睛,由三个形体组合而成,但我老看不太出来……亚洲人尤甚
空间上:TODO
- 颧骨#
TODO
- 鼻根#
连接额头和鼻子的重要结构
- 鼻子底盘#
连接鼻子和脸的重要结构
- 口轮匝肌#
TODO
- 颧骨到虎牙的连线#
是区分人脸正侧面的一条含糊的线
油画笔+炭精粉的材料技法#
不止于习作#
- 艺术来自陌生感
我越来越不满足无聊的,正儿八经的画面,在画面中加入有意思的元素
- 不被阶段性要求困住
「反对虚实处理,完全尊重自然」是基础训练的阶段要求,为了对抗苏派的虚实处理而提出的。但虚实是手段,手段无好坏,不必抗拒。
同理,「概括」亦非洪水猛兽,一切看你的绘画目的。
习作#
以 fm-%d%d%d
(Fast Modeling) 为 ID,不需要特别给习作命名。
- fm-000#
No filter named 'fetch_artwork'.
- fm-001#
No filter named 'fetch_artwork'.
- fm-002#
No filter named 'fetch_artwork'.
- fm-003#
No filter named 'fetch_artwork'.
- fm-004#
No filter named 'fetch_artwork'.
- fm-005#
No filter named 'fetch_artwork'.
- fm-006#
No filter named 'fetch_artwork'.
- fm-007#
No filter named 'fetch_artwork'.
- fm-008#
No filter named 'fetch_artwork'.
- fm-009#
No filter named 'fetch_artwork'.
- fm-010#
No filter named 'fetch_artwork'.
- fm-011#
No filter named 'fetch_artwork'.
- fm-012#
No filter named 'fetch_artwork'.
- fm-013#
No filter named 'fetch_ar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