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分解训练#

startat:

2020-07-22

endat:

2021-05-06

status:

Finished

revise:

2024-10-22

要求#

石膏像写生,光影为主,线条为辅,尽量使用直线,用最少的面画出形体。

备注

这个练习对工具有一些要求,如果使用铅笔作画,需要使用 260g 或以上的素描纸, 并备好 H, 2H 的硬铅

形体及其分解#

同样,下面的内容在 造型的诞生 中已经讲过了。 推荐阅读 《向大师学绘画·素描基础》伯里曼人体

形体#

从单一视角观察,我们把 三个或以上不同形状、方向的面的凸出的组合,定义为形体。

三个

在绘画中,我们只关注能看到的面,三个面并不能以形成空间中的多面体,但足以描述一个多面体在平面上的投影。实践上,用尽量少的面 画出形体,更能表现出形体的特征。

形状

面通常 使用各种基本几何形状组成,矩形、梯形、三角形、扇形等等。

在计算机建模中,通常会 完全用三角形构成形体,即面的形状固定,而面的数目越多,形体的精度越高

方向

在光影绘画中面的颜色由方向决定,参见 2. 增加中黑和浅灰

凸的

我们定义形体总是凸的,至少从单一视角上看,可视的面构成了 📖 凸多面体

分解形体的依据#

写实绘画,以内在构造为主,外在形态为辅:

  • 内在构造:内部结构的组合关系(对于生物来说是解剖关系)

  • 外在形态:结构体块的组合和运动

对于不同的物象,其内在构造的知识是需要分别学习的,物象千万万难以学尽, 因此 通过观察揣摩形体组合的合理性 是需要掌握的技能。

  • 通过观察同类物象来归纳共性

  • 观察该共性在所要描绘的物象上是否明显——根据情况强化或弱化

形体的组合 和形体的分解相反,从组合的视角出发能够更有目的地分解形体。

分解形体的原则#

  • 由大到小,先画大形体,再画小形体

  • 由暗到亮,先画暗面再画亮面(由作画媒介决定)

  • 由共性到特性,先根据对象的共性把体积感画出来,再调整形体突出对象的特性

  • 形体要挨着画,体积感是在形体和形体之间的连接产生的

结构体块#

关键的形体不一定在起伏和深浅上明显,但在物象的内在构造中起着关键的衔接作用

晓飞老师把这些关键的形体叫做 结构体块 ,结构体块往往是微小的不明显的起伏 (大的明显的就不需要单独拎出来讲了,很直观),在画面上画出这些体块能够暗示物象 的内在构造,增加画面的信息量。

对内在构造的了解以及良好的观察力是识别结构体块的两大途径。

人的结构体块#

  • 额丘中心的高点

  • 额头、后脑勺、侧脸的连接点

  • 连接两个不可变体块大体块的体块

    • 后颈肉(连接后脑勺与脖子)

    • 脖子和肩&胸腔的连接处

  • 肩上的肌腱(分割了人的正面与背面)

待处理

人体解剖专项

观察方式#

以下的几种观察方式都赖于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感受能力。

备注

画的时候用余光看物象,往往能比较容易地感受到物象的空间

看形体之间的联系
对应和对称

在画一个形体的时候,要盯着这个形体对应的形体看,例如在画左眼的时候, 要注意物象的左和右眼之间形成了何种空间关系

待处理

图例

不完全对称的物象,它们的形体是可能是不对称的,但「势」是对称的 (在空间上都有朝同一个方向的趋势),要把这两个形体形成的「势」画出来

附着与穿插

大的形体是由小的形体堆叠或附着形成的,画小形体的时候要注意遵从它在 大形体中的「势」

#️⃣暗部的两种匹配关系

之前已经提过,要确保每一个画出来的暗部都经过这两种匹配关系的分析 在形体阶段中,可以看到匹配关系的另一种解释:

形体的两种匹配关系#
  1. 多个形体在光源的作用下,其暗部融合在一起,该暗部的形状由这些形体共同决定

  2. 一个复合形体在光源的作用下会有多个暗部,这些暗部共同地组成了这个复合形体的背光面

待处理

感觉和形体关系也没有那么大

关键的起伏#

物体上的微小的关键起伏,往往暗示了其内在构造。 我们需要看出单个形体和周边形体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个联系凸显出的关键起伏 根据面的朝向画出轮廓,而非看轮廓线的角度

待处理

没有很懂

分析每一个面的走向(及形成该走向的原因:中立、拉力等) 视觉上被严重压缩的形体尤要仔细分析

寻找特征#

待处理

暂时还不太能触及到,所以没有太多的总结

形体的特性可以说是「和共性不一样的地方」,体现为:

  • 轮廓线/面的内部/面与面之间的长短宽窄

  • 关键的转折在何处发生

备注

以上的变化不能通过死盯着某个形得出,而应当通过对比共性, 在 大的视觉感受上 的对比得出

作画步骤#

作画步骤的意义在于 指导在作画过程中,特定阶段的目的(抽象的), 目标(具体的,能明确判断的)以及达成的手段

好的步骤的目的是有逻辑的,自洽的,目标是单一的,明确的。

备注

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在每个阶段中都把 作为目的之一,会影响对其他目标的判断

即使以美为作为绘画目的,也不必在每个阶段中都以引入,一个佐证是古典肖像技法 (可能指的是 🔍 The Flemish Technique )会有将青灰色铺满皮肤的瘆人的 「死人灰」阶段,青灰底作为素描关系的梳理,能够为后面的步骤提供指导, 在最终的画面中亦能够为皮肤提供若隐若现的青灰色,呈现出最终的美。

「遵循步骤」并不简单,特定地针对这套步骤,需要破除很多观念:

  • 不以美为目的,更激进地,不以 「绝对的形准」作为目的

  • 不混淆目的与目标,前者务虚后者务实

  • 保持清醒,朝着单一的目标前进,避免无效的乱画—— 对我来说, 目标明确是提高作画速度的最有效方式。

备注

  • 尽管遵循步骤如此重要,但步骤不是用来限制自己的

  • 在没有形成肌肉记忆之前,严格遵循步骤有助于触及更高的高度

  • 在进度停滞的时候,要注意自己是不是偏离了该阶段的目标

0. 找亮暗面#

目的:

起型

目标:

找出所有的亮暗面

手段:

#️⃣亮暗面 的定义、各种观察手段

纯粹的「找亮暗面」应该在 光影分解训练 中训练过了,从光影训练的一个项目 变成形体训练的一个步骤,其目的发生了改变:因而侧重点也改变了:

  • 光感适中即可,颜色尽可能浅,方便修改

  • 更注意型的准确型 —— 作为一个长期的作业,型越不准,后期要编的地方会越多

不变的是:

  • 不考虑固有色

  • 严谨地区分亮暗面,在难以判断的地方绝对不看颜色

  • 由大到小地找出 所有面 再小的地方,非画面中心的亮暗面也要考虑到

  • 遵循 #️⃣暗部的两种匹配关系 ,抄形状是下下策

    小技巧

    在初窥形体的门径后,引入形体意识,可以更多地靠直觉画,而把两种匹配关系作为检查手段,速度上会快一些

面对特定问题的特定思路:

  • 两种匹配关系告诉我们要注意注意暗部为哪些形体服务, 在多个尺度上,服务的形体可以有多组(比如下巴的底面同时也作为头的底面), 最大的那个尤要注意——因为往往被忽略

  • 为每一个投影明确投影物和投影所在物。换句话说,明确每个投影的成因

  • 暗部是有明确的边界的。但因为深灰的影响,观感上似乎总是比实际上更大

1. 梳理秩序#

目的:

规划画面不同区域的用色

目标:

画出深灰、浅灰、白、浅黑、中黑、黑 六个色层

手段:

归纳面的方向

这一步骤应当和 0. 找亮暗面 都属于光影问题,但区别在于前者有可以通过纯碎的理性判断, 而后者难以做到,究其原因:

  • 物象往往有多个形状各异光源(而非理想的点光源),视情况还需要考虑复杂平面上的反射

  • 物象有不同的固有色

  • 面的方向,或者说面的 📖 空间角 是一个连续的量,人眼没有能力精确地对其归纳分类

秩序问题落实到画面上是颜色问题。规划整个画面中各区域的用色。后面 2~N. 梳理形体 的时候, 面的颜色都要依据这一步的规划。因此, 在解决形体问题之前,必须先解决秩序问题。

备注

某种意义上,梳理秩序也就是也是画了最大的形体

同样,类似的训练在 光影分解训练 中也存在,但引入了固有色、多光源、 反光等 Real World 的因素,

  • 主观地看深浅只能占很少一部分,主要还是按面的方向给色层

  • 固有色的不同通过同种色层的深浅区别,不同色层在不同固有色之间的比较毫无意义

  • 反光可以认为是和主光源相反方向的光,往往对形体和空间起破坏作用,需要尽量弱化

  • 在梳理好主光源的情况下,再引入次光源

备注

  • 色层是建立在面上的,面的方向一旦改变,给颜色的时候就要重新考虑

  • 给颜色的时候一定要 明确自己在画六个色层中的哪一个 ,手头上可以不那么准, 但意识上一定要明确

  • 限制才能带来秩序 ,颜色 宁可雷同 也不要超出六个色层的限制

2~N. 梳理形体#

  1. 首先确定要梳理的形体

  2. 在形体中找面:这个形体由哪些面组成,面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

    备注

    如何找面? 面总是从转折开始。对于转折均匀的形体,要结合光源选取一个合适的转折

  3. 确定每一个面都属于哪个形体的什么部分

    备注

    搞明白这个面属于形体的哪一部分,画的时候的空间意识就会更强, 会更主动地往体积感更强的方向画,能更容易地 盯着空间画

  4. 通过尽量少的面建立 特征

    备注

    如何建立面 / 如何区分不同的面?
    1. 通过色层:为每个面分配颜色(白、浅灰、深灰、黑、中黑、浅黑) 分配的依据主要是方向,不要看颜色,看方向,和 2. 增加中黑和浅灰 一致:

      • 方向不同的面往往受光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 同方向的面在颜色上往往可以归纳为一类

      推断出一个面的颜色,所有同方向面的颜色就都能确定了,给颜色时 不要平涂 ,用线的方向要跟随 形体的走势。平涂是 光影分解训练 中的要求,在全因素素描中, 笔触的方向能够为形体的方向提供暗示,若方向一致, 能带来比平涂更强烈的空间感。若不一致,则会使画面的空间感混乱。因此:笔触的方向应当总和形体的方向一致,否则,不要在画面中出现任何笔触

      如何判断用线的方向?

      一般来说,用线的方向就是画者的视角看, 该形体 在空间上跨度最大的方向

      待处理

      补图例

    2. 通过结构:色层是有限的,当需要区分被归纳在一个色层里的不同面时,就需要通过结构区分

      • 不同走势的面,给色层时可以不同方向的用线区分

      • 一边为轮廓线的面,可以通过轮廓线的变化区分

  5. 根据 分解形体的原则 之四,确定下一个要梳理的形体,直至处理完整个画面

    备注

    在梳理过程中,应当避免修改大的形体,让现有的形体互相匹配即可

形体推移形成空间#

N+1. 画结构#

在现阶段的训练中,塑造是 作画步骤 的最后一步。

备注

如果使用铅笔作画,那在这一步,需要使用削得极尖的 HB, H, 2H 级别的铅笔。 用(大约 500 目的)砂纸可以方便地打磨铅笔头。

此时的画面,画面的黑白灰秩序已经确立,在已有的秩序下,有三种「形体」需要被塑造:

结构#

结构被定义为「形体和形体之间的联系」,也可以说是「形体和形体之间凹处的小形体」。画结构,就是将之前 梳理 好的,孤立的形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饱满的、结实的物象

细节#

细节则是「不影响形体和结构的小形体」,比如木头的裂纹、石膏的磕碰,适当的细节能强化物象的质感,加强真实感。

备注

细节的塑造在少不在多,需要取舍。一般来说:

  • 亮部由于暗部

  • 转折处优于平面

最终塑造与否还是要回归到画面上。

最小的形体

2~N. 梳理形体 结束之后,我们已经得到了最小的形体(排除结构和细节), 并将其用尽量少的面建立起来了,我们需要让面与面的过渡和实际的物象相符。 面内部的变化也要细致地表现出来

待处理

瞎说的,还得继续修正

塑造的时候更需要讲究用线,一般有两种线:

结构线

顺着形体的走势

包裹线

横着的形体用竖线,竖着的形体用横线,转折处用交叉线

备注

多参考 丢勒安东尼·范戴克 的用线

待处理

何时用结构线,何时用交叉线?

../../_images/IMG_20200908_163931.jpg

塑造中的荷马像,局部 注:晓飞老师改过#

被解开的疑惑#

如何起稿#

「如何起稿」是从我刚开始学习素描就一直苦恼的问题,在晓飞老师的训练中并不教你如何起稿。 因为这不是需要被解决的问题,「不会起稿」仅仅是「不会画」的一个体现, 而「不会画」则可以归因到「没有造型意识」,在初窥造型艺术的门径后,我总算能够总结出 自己在画光影绘画时的起稿步骤了:

观察方式分解形体的原则 组合起来就是「如何起稿」, 前者提供了观察手段和判断标准,后者提供了明确的作画路径。

  1. 带着空间感画出物象大的剪影,画出主要形体的大致轮廓

    备注

    什么叫「带着空间感画」?

    有点类似 盯着空间画,在起稿阶段,更具体一点, 需要搞清楚物象在空间上的关系,将其复制到纸面上,想象三维的物象投射在二维的纸上, 你的每一条线都是三维空间的棱在纸面上的投影

  2. 在有了轮廓的物象上找大的暗面,用浅色平涂,以光感达到 最佳 为准

    备注

    大部人都能够区分出不同画面光感空间感的强弱,这是我们长时间注视着 这个光影交错的现实世界所习得的敏锐。而「最」的程度,取决于你对自己画面的要求, 也限制了整张画最终能达到的高度

    • 对于对称的物象(人、动物、建筑),找暗面的时候一定要「对称和对应」地找

    • #️⃣暗部的两种匹配关系 能够处理更平凡的情况:

      • 大形体上的多个小形体的暗面共同组成了大形体的暗面

  3. 带着光感继续找更小的暗面,判标准同上,直至找完 所有的 暗面

什么是「形准」#

广义来说,和谐的形就是准的。

备注

可以看看 忻东旺 后期作品中的形体

从写实绘画的角度出发,匹配 的,有空间感的、 特征明显的形就是准的。

在变化的视角下画画#

在不用工具辅助的情况下,视角是一个难以控制的变量。即使 在地面上标记你的位置 也不能保证观察物象的你每次观察的时候挺直腰的程度,仰头的角度是一致的。在画大尺幅的画时,不可避免的还要靠近物象,此时视角中的物象更是和之前不同。

待处理

《查尔斯巴尔格素描教程》 附录二:目测比例技巧

警告

广为流传的「看轮廓线的斜率」、「看外轮廓组成的三角形形状」在这个体系下应当杜绝, 尤其是后者。

「斜率」和「三角形形状」都会随着视角变化,由空间距离很远的边组成的三角形 甚至会随着视角变化而产生剧烈的变化,导致最后画出来的形其实是若干个视角拼成的「多视图」

建立自己的作画步骤#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说到明确的作画步骤,但要求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作画步骤。好的作画步骤应当是明确的,明确每个步骤的 要做的事情期待的结果 以及 停止的边界

在初学阶段最好面面俱到,即把所有的事情都考虑到,由浅到深由大到小逐级推进,时刻把空间和体积放在首位。

目前我总结出来的步骤是:

  1. 起稿

  2. 由大形体到小形体,反复 2~N. 梳理形体 ,梳理过程中画面会逐渐变深,每一遍都要调整色度以保持光感最佳,直至梳理到最小的形体(实践上大概要 3~4 遍)

  3. N+1. 画结构

故障排除#

找出来的形体没有体积感怎么办?#

一般是陷入了抄形状的泥潭中,需要整理一下思路,从以下角度出发:

如何处理多光源的情况?#

先确定一个主光源,判断色层时主光源占主导地位。在 2~N. 梳理形体 的中间阶段再介入次光源。一般来说,多个光源叠加的暗部为中黑。

作业#

荷马像#

编号:

m-000

日期:

2020-07-30

尺幅:

4k

媒介:

铅笔

画集:

album-a2-1

../../_images/IMG_20200731_165720.jpg

荷马像#

多光源下的 📖 荷马 像,左 3/4 侧面。

因为纸不好,只梳理了一遍就没有继续画下去。

荷马像#

编号:

m-001

日期:

2020-09-14

尺幅:

4k

媒介:

铅笔

画集:

album-a2-1

../../_images/IMG_20200914_190607__01.jpg

荷马像#

多光源下的 📖 荷马 像,右 3/4 侧面。

整体来说画得非常顺利,过程中遭受了一些来自外界的痛苦,但活下来了。

「顺利」不意味着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最终的画面效果很好,但其实我是只是停留在对老师用笔的模仿上,彼时根本不了解「形体」为何物。

备注

2024-10-23 追记

我似乎有些明白形体为何物了,但完全画不出来了,这是为什么?

高乃依像#

编号:

m-002

日期:

2020-09-15 2020-05-06

尺幅:

2k

媒介:

铅笔

画集:

装框

../../_images/0704_1.jpg

高乃依像#

多光源下的 📖 皮埃尔·高乃依 像,右 3/4 侧面。

这张画比起 《荷马像》 的曲折多了,不止有来自外界的痛苦,画这张画的的前大半时间都是煎熬的。

2020-09-15:

裱纸开画,纸是茜玲给的水彩纸

2020-09-24:

回家养病

2020-12-07:

回画室

2021-02-08:

回家过年

2021-03-08:

回画室

2021-04:

顿悟—— 天宇说的「形色分离」是改变观念的契机

2021-05-06:

觉得够了

一些局部:

../../_images/IMG_20210624_215111.jpg ../../_images/IMG_20210624_215051.jpg ../../_images/I2021-04-24T18_04_56.376%2B0800.jpg
../../_images/IMG_20201028_194543.jpg

九月回家前的样子#

戴帽子的老人像#

编号:

m-003

日期:

2020-10-12

尺幅:

8k

媒介:

铅笔 索斯

画集:

album-a3-1

../../_images/IMG_20201021_160430.jpg

戴帽子的老人像#

在家休养期间,在蔓纯老师画室画的,单光源下的戴帽子的老人像,右 3/4 侧面。

没学到家,只是单纯地在模仿光。

评论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请在此评论。 如果你留下了电子邮箱,我可能会通过 回复你。